黄生借书说 教案.doc《黄生借书说》教案
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专心学习。
学习课文构思严密,对比鲜明的写作特点。
了解一些双音词的古今异义。
教学重点:目标1、课文翻译
教学难点:对比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解题,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分析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书海茫茫,读书要借书,这是常有的事。当你借到一本你所需要的书时,你在激 动兴奋之后,便会埋头攻读,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但对自己已有的书,虽 然也是需要学习的,却缺乏那种兴奋感和迫切阅读的激情。在这方面大概大家都 有所体会,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黄生借书说》就议论了这个 问题,看看课文作者提出了什么看法,你和他的认识是否一致?
二、 解题:
学生阅读课文注释①,教师作如下补充:
课文标题中的“说”,是古文体中的一种,这种体裁的文章往往就社会生活中 的某种现象提出作者的看法,观点是“发人之所未发”的,一般以议论为主,也 兼有记叙和抒情的成分。在写法上讲究波澜起伏,使人感到变化莫测。篇幅一般 不长,要做到言简意赅。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都属这类文章。
简介作者。袁枚还有号简斋,他生活在号称封建盛世的清康熙、雍正、乾隆年 间,中过进士,做过江宁等地的知县。33岁辞官,定居南京,在小仓山筑园林, 因是金陵织造园林旧址,故改其名“随园”,又因此自号“随园老人”,晚年还 自号“仓山居士",过着论文赋诗的悠闲生活。他一生喜爱山水田园,思想比较 自由解放,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创性灵说,反对模仿古诗文的格调。认为
“凡作 诗文者,宁可为野马,不可如疲驴。”
黄生名允修,贫而好读书,袁枚很器重他,也很乐意帮助他。除了借书给他之 外,还支援他一部分生活用费。《赠黄生序》中说:“又虞其家之贫,有以累其 能也,为羞其晨昏,而以书库托焉,成生志也。”作者对黄生的学业也深有影响, 黄生原想致力考证,袁枚不赞成,希望他跟自己走,学诗文。
,注意下边加点字的读音:
强(qidng)假惴(zhui)惴皮(gul )藏俟(si)素嶂(yin)
三、 学生参阅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同桌互译
师生解答难词难句
四、 作业
背诵课文。
识记课下注释。
第二课时
一、 检查作业
二、 分析课文
概括各段大意,注意课文中引号用法,说说课文是按什么思路组织内容的? 课文共5段,第一段以黄生借书说起,由于黄生来借书,引起作者对黄生有关借 书读书的一番议论。这句话统领了下边第2、第3段的内容。这两段话都是专对 黄生说的。
第2段先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接着举例说明那些有书的人大都是不
读书的。
第3段叙述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幼时借书之难,一旦借到书,看过就记在心里; 做官后有了书就让书束之高阁不读了。
第4段向黄生提出一定要专心读书,一定要很快还书的希望。
第5段一句话是照应开头“授以书而告之”的,并进一步对黄生表示了殷切的期 望。
据此,课文组织内容的思路是先阐明自己对借书读书的看法,然后向黄生提出希 望的。 。
第一部分(1-3段):阐明“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
第二部分(4-5段):向黄生提出“读书也必专,”“归书也必速”的希望。
分析课文
黄生借书说 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