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总结复习
5、《共产党宣言》
四、试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主要内容《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阶级斗争历史揭示资产阶级矛盾的斗争性 第二无产阶级纲领与策略第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思潮批判第四共产党对各工人政党策略 具体内容如下 1唯物史观是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个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结构是政治的精神的基础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史整个社会获得解放的最后阶级斗争 2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地位作了科学阐述马克思认为它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促进了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变革打破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等级秩序推行一种建立在人的政治自由、平等基础上的新社会秩序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形成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资产阶级具有不断调整生产关系革命社会关系的本性。 3对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的论断“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4阶级斗争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 5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科学论断 6对无产阶级政党纲领的阐述 历史意义 《共产党宣言》的伟大意义是多方面的对于社会主义、国际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发展都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第一《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同国际工人运动第一次结合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或者说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这种理论飞跃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理论基础不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有两个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前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后者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二者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主要理论根据。 二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看法不同。科学社会主义把未来共产主义看做是一种从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中必然产生出来的现实的运动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因而对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仅仅是原则性的而空想社会主义则从头
步发展都打上了社会主义的烙印加速了资本主义的转型。 第四《共产党宣言》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成立的标志。共产主义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因为有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6、《资本论》
内容:
第一卷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
《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是考察剩余价值的生产,考察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以及剩余价值生产的发展趋势。《资本论》第一卷全文共七篇。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 1、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2、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3、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4、商品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第二章 交换过程。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对马克思的货币职能理论进行说明。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第四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1、 资本的总公式。2、 总公式的矛盾。3、 劳动力的买和卖。第三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五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第六章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第七章 剩余价值率。第八章 工作日。第九章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第四篇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十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第十一章协作。1、 简单协作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2、 简单协作的一般优点。3、 资本主义协作的条件和特点。第十二章 分工和工场手工业。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第五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六篇工资。第七篇 资本的积累过程。第二十一章 简单再生产。第二十二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第二十三章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第二十四章 所谓原始积累。1、 原始积累的秘密2、 对农村居民土地的剥夺3、 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 4、 农业革命对工业的反作用。工业资本的国内市场的形成5、 工业资本家的产生6、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第二卷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
《资本论》第二卷的研究对象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是抽象地考察剩余价值的实现,考察剩余价值实现过程中各生产部门
资本的相互联系。(一)理解资本的流通过程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这一卷研究的是资本流通而不是商品流通;这里的资本是产业资本而不是商业资本;这里的流通是广义的流通而不是狭义的流通;其研究既包括个别资本的流通,又包括社会总资本的流通;其研究不仅包括物的运动,而且主要是研究价值的运动。 (二)研究资本流通过程的内容资本流通的阶段、资本流通的形态、资本流通的速度、资本流通的条件、资本流通的比例关系。(三)研究资本流通的目的,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资本论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总结复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