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不只是讲道理
有人总结过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其中最常见的一项就是――讲道理。跟学生讲道理,跟家长讲道理。翻来覆去地讲,不厌其烦地讲。我曾认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善于讲道理的人。他会不停地变换方式把道理讲得生动细致、深入浅出,使学生会听、家长爱听。
那么,班主任的作为真的仅仅靠讲道理吗?显然不是。
教育不是说教,而是体验
新接手的班级里有一个男生小安,性格内向,成绩后进,同学都觉得他很冷淡,老师都觉得他对学习缺乏热情。我向他从前的老师和同学打听,都说他一向如此,很难接近,劝我不要费心了,“总之,他不会惹事,随他去吧。”
可我总觉得一定可以有一些改变,关键是用怎样的方式真正接近他的内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对米兰?昆德拉的书喜欢到近乎痴迷的程度。就以此来突破吧!
第一次找他谈话的时候,他明显很戒备,但当他发现我只是想问他借一本米兰?昆德拉的书时,明显放松多了。我向他借的是《生活在别处》,事实上,我早就看过。
第二次谈话,是把书还给他。很自然,我们交流了对作者和作品的看法。我说我也很喜欢米兰?昆德拉,但是我更喜欢海明威,并竭力向他推荐。他没有抗拒,于是我借给他一本《老人与海》。
第三次谈话,是他把书还给我。我们讨论了两位作家在作品风格上的不同,他忽然对我说:“老师,其实我知道你为什么向我推荐海明威。”“哦?那不是很好吗?你接受了我的推荐,是不是就意味着你愿意尝试改变?”他低下头:“让我再想一想吧。”
第二天,他递给我一个本子,转身走开了。我打开本子,里面洋洋洒洒地写满了他进入高中以来的各种心理感受。文字并不连贯,看得出只是一些有感而发的片段。但是,从字里行间,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寂寞的男孩子是如何困在自己的世界里自问自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怎么可能拒绝一切友谊、拒绝所有关爱呢?他只是害怕,害怕碰壁,害怕嘲笑。那么,我该怎样让他迈出第一步呢?
第四次谈话,我把本子还给了他:“谢谢你对我的信任,我这里也有一个任务,想请你完成,可以吗?”“什么?”“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就要举行了,我希望你帮我们班想一个运动会开幕入场式的创意,可以吗?”男孩子的眼睛亮了起来:“好,我试试。”
当他把准备好的资料拿给我看的时候,我惊呆了――从创意到文稿到实施要领,他总共设计了三个方案,近十页纸。在我以往的班主任经历中,从未见过学生在运动会的入场式上花费过这么多的心思。“老师,你觉得可以吗?”男孩在我身边怯怯地问。
“当然可以!这样,今天中午的时政学习时间,由你亲自向全班同学介绍你的创意,让大家选择决定最后的方案。”
那天中午,我先走上讲台对全班学生说,“今天中午,小安同学有话要对大家说。”所有的学生都很惊讶,平时不要说走上讲台,就是私底下都很难听见小安的声音。只见小安缓缓地站起来,走向讲台,面对全体同学说:“马上就要开运动会了,我希望我们班能给全校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所以我设计了三个方案。一个是最酷的,但是实施起来会有些困难;一个相对中庸,但实施起来的难度会小一些;还有一个最特别,但可能有一些安全隐患。大家愿意先听哪一个?”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最酷的……”“最特别的……”每位同学都无比期待地望着小安,而他的脸涨得通红。这时的我知道,那扇门,终于打开了。
孩子们选了一个最特别的方案――要用近400个气球将两条关于班级的标语展板依次拉升。这绝对是一项大工程,从氢气球的安全分析到标语展板的材料设计;从出场队形的编排到展板升空的次序,小安是总设计师,全班同学在热烈响应之后自然是全力配合。但是,我对结果却并不乐观――任何事情,实践永远比设想艰难。
果然,第二天,小安就和团支书一起来找我了。团支书给了我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罗列了一长串问题,诸如展板的重量如何控制?气球里到底充什么气?怎么把400个吹好的气球带到学校里来?我注意到,团支书在说的时候,小安一言不发。
我让团支书先回去,转而问小安:“你有什么打算?”
小安抿着嘴,有些失望地说:“要真的不行,那就算了。”
“哦,真的就算了吗?”
“还能怎么样呢?许多事情,我也没办法呀。”
“你还记得那个叫桑迪亚哥的老人吗?”
“那个独自在海上奋斗了84天的老人?”他显然想起来了,抬起了头。我微笑着继续说:“许多事情,我们要在坚持与妥协中做好平衡,但无论怎样都不该轻言放弃。你说呢?”
小安低头沉默了一会儿,再抬头的时候对我说:“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之后的一个星期,小安很忙。班干部悄悄告诉我,我们班的入场式方案在小安的主持下几易其稿,在全班同学的配合下胜利在望。可就在这时,我接到了一个最不幸的通知――“由
德育,不只是讲道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