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时计划.doc课时计划
第周 星期 1 第 1 节 笔.
课 题
《论语》十则(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课文,把文章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
学法指导
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 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 《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 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 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 部分《〈论语〉十则》。
交流探究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服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 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 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 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 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 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 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 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以及儒家核心思 想三个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 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8、10两则主要阐述了儒家 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
合作探究
课文前五则
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打出正确 读音。
人不知而不愠(yiin) 学而不思则罔(wing)
思而不学则殆(d位)不亦说(yu仓邑)乎
三省(xing)吾身 传(chuan)不习乎
诲女(rd)知之乎 不知为(w§i)不知是知(zhi)也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并用多媒体展示: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质疑交流:根据对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 定某组或某同学回答。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 补充。
探究的词句摘要:
朋友: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 习。
教师再要求学生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并分别说明
中学课时计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