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目] 经济增长发展方式如何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摘要]对我国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的经济增长方式从历史演变到现状进行分析, 指出经济发展高能高耗、观念落后、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技术应用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等缺陷,面对日益科技化、资本化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应该通过转变观念、加大经济制度改革、形成市场主体平等竞争机制、加强反垄断与不正当竞争的规范、实行技术创新、品牌输出等措施来提高经济总量,形成核心竞争力, 从而使得整体经济水平达到先进程度,实现共同富裕。[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技术创新、平等竞争、品牌输出[内容] 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及现状分析(师宏宇)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演变 1)计划经济时代:物资短缺,经济增长缓慢,人民生活贫困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时期:1992 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年均增长速度,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时期:2008 年至今,国际金融形势严峻,贸易堡垒增加,资源越来越缺乏,人口红利减少,环境恶劣,高通胀等问题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中国制造”的出现,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改革开放初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奠定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制造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变成现实 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对比分析略述美、德、日、英等国在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及效果,举例说明应向国外学习的方面,如: 1、品牌策略; 2、科技的应用; 3、生产方式的创新二、为什么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许泽杨) ( 1 )国内状况 企业家眼光短视,急于收回投资成本 地方政府讲究 GDP 贡献,急于出政绩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形成滞后力(2) 国际形势 国际贸易堡垒森严,民族主义保护抬头 中国经济的初步发展与加入 WTO 后与世界的融合程度要求。提出向自主产权经济转变的需求。(包括科育文教水平的提高和劳动着素质的提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 三、向“中国创造”发展的途径(重点) (林慧敏) 3 .1 加大研发资金和人员的投入,产研结合中国目前研发费用占 GDP 的比例只有 1%,相对而言日本和韩国则在 2%以上, 有的国来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一种战略选择,因此需要一种长期眼光。强调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并不等于企业关起门来,并不排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我国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众多,广大科研人员多年拼搏,创造了一系列辉煌成果,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功不可没。加快自主创新,不仅要建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也要建立以高校和国家重点科研单位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高校和科研院所既要加强基础研究和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也要积极面向经济主战场,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科研经费、科技人员、研发设备和科技成果等创新要素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现实,决定了产学研合作仍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企业创新的重要途径。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如何?在全、中科院院士王志珍的发言语惊四座: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 25% 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 5%,与发达国家 80% 的转化率相距甚远。产学研结
中国如何从制造大国走向创造大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