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doc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
目录
一、 外贸发展的新起点
(一) 发展成就。
(二) 重要作用。
二、 外贸发展的新形势
(一) 面临挑战。
(二) 发展机遇。
三、 外贸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二) 基本原则。
(三) 发展目标。
四、 外贸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 稳定外贸增长。
(二) 调整贸易结构。
(三) 促进贸易平衡。
(四) 优化空间布局。
(五) 推进基地、平台和网络建设。
(六) 推动"走出去"带动贸易。
五、 外贸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 完善外贸管理体制和政策。
(二) 完善涉外财政税收政策。
(三) 完善涉外金融政策。
(四) 完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
(五) 加强贸易摩擦应对工作。
(六) 加强多边双边经贸合作。
(七) 提高对外贸易便利化水平。
(A)加强外贸人才培养工作。
序言
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商务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编制,主要阐明2011-2015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提出政策导向,明确 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外贸发展的行动纲领,是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外贸发展的新起点
“十一五”期间,我国外贸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 战,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为促进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发展成就。
进出口规模跃上新台阶。2010年,进出口额达到2. 97万亿美元,比汁五” 末翻了 一番,%,世界排名由第3位升至第2位。其中,出口 万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由7. 3%%,世界排名由第3位 升至第1位。进口 ,年均增长16. 1%,占全球份额由6. 1%升至9. 1%, 世界排名由第3位升至第2位。
出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由“十五”末的93. 6%提高到 %。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由5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由2& 6% %。农轻纺等传统行业出口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高耗能、高污染、 资源性产品出口比重由“十五”末的6. 6%%。
扩大进口取得积极成效。进口关税总水平由“十五”末的9. 9%%。 取消了 800多个税目商品的自动进口许可管理,贸易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进口年均增速高于出口 ,贸易平衡状况明显改善,顺差占国内生 产总值的比重由“十五”末的4. 5%%。
外贸发展更加均衡协调。民营企业经营活力进一步释放,进出口比重由“十 五”%%。一般贸易进出口快速增长,%提高到 %。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增速显著高于东部地区和全,占比由& 3%
提高到9. 9%。
市场多元化取得新进展。对欧盟、美国、日本、香港四个传统市场进出口 比重由“十五”%%。对新兴市场进出口快速增长,占比提高, 与“十五”末相比,对东盟由9. 2%提高到9. 8%,对金砖国家由4. 9%%, 对拉丁美洲由3. 5%提高到6. 2%,对非洲由2. 8%%。同时,多双边和 区域经贸合作进一步加强,成功签订和实施了 一批自贸区协定。
外贸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以政府 宏观管理、中介组织服务协调、企业自主经营为特征的外贸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以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贸易融资等为主要内容的外贸促进体系日趋完善。 行政许可事项明显减少,许可证、配额、国营贸易等管理手段不断完善。建立 健全了大宗商品进口协调机制和报告制度,成功开展了部分重点商品进口联合 谈判。
(二)重要作用。
“十一五”期间,外贸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 式的转变,外贸进出口推动了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了竞争力。外贸在 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缓解资源约束、推动技术进步及产业升级、扩大国 际影响力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据测算,外贸直接带动就业超过8000万人, 其中60%来自于农村转移劳动力。 万亿元人民币。石油、铁矿石、铜的年进口量均占国内年消费总量的50%以上。 每年大宗农产品进口相当于节约了 5亿亩耕地。 万亿美元,有力地推动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中国制造”增加了全球消费者 福利,“中国市场”带动了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外贸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 题,主要表现为:企业研发、设计、营销和服务等核心竞争力不强,参与国际
【精品】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