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小学数学案例分析模板六篇
研究型教学是以专业硕士学位的主干课程为教学内容,系统地培养本科或同等学历在职人员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小学数学案例分析模板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
【篇1】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小学数学案例分析模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难点】
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
16+9+8=32-10-6=25+20-10=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收集信息
,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该怎样列算式)
,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
,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教师板书)
,总结算法:(全班交流讨论)
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运用计算
(1)讲解脱式计算53-24+38的书写格式,教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2)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现在我们知道 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 和 中午走了24人 ,还可以怎样求 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交流,列综合算式:53+38-24,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先学生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课后继续提出能用今天的算法解决的问题。
【篇2】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小学数学案例分析模板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第78~79页 间隔排列 。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 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一一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喜洋洋和灰太狼排列在一起的图片,问学生排列有什么特点?你能猜出灰太狼后面的是谁吗?指名生回答。并揭示课题。像这样一个隔着一个排列,就叫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间隔排列中的规律。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小学数学案例分析模板六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