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桂枝汤与麻黄汤的比较
桂枝汤与麻黄汤的比较
同:麻黄汤与桂枝汤同属辛温解表方剂,都可用治外感风寒表证。
异:麻黄汤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而喘之表实证。
桂枝汤中桂、芍并用,佐以姜枣,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适用于外感风寒,发热有汗而恶风之表虚证。
桑菊饮与银翘散的比较
同:均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均能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均可治外感风热表证
异:辛凉轻剂,清热解毒之力,较弱,但长于宣肺止咳,宜用于感受温热病邪较轻, 邪偏重在肺络,以咳为主。辛凉平剂,清热解毒力强,但宣肺止咳力较弱,宜用于外感风热重证,邪偏于卫表。
人参败毒散与参苏饮的比较
同:人参、桔梗、前胡、枳壳、茯苓配伍解表散寒组方,均有益气解表,宣肺化痰之功。主治气虚外感之证。
异:败毒散配伍羌活、独活、柴胡、川芎等,偏重于解表散寒,除湿止痛。主治气虚感冒风寒湿邪,表证较重者。
参苏饮配苏叶、葛根解表散寒,兼理气宽;半夏燥湿化痰。发汗解表力较弱,侧重于理肺化痰。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饮阻肺而表证较轻者。
《伤寒论》三承气汤的鉴别
同:均用大黄邪泻热通便
异:大承气汤:硝黄并用,并加枳、朴,且大黄后下,泻下与行气并重,为峻下之剂,主治痞、满、燥、 实俱备之阳明腑实重证。
小承气汤:不用芒硝,枳、朴用量轻,且大黄与二药同煎,为轻下之剂,主治痞、满、实而燥不明显之阳明腑实轻证。
调胃承气汤:不用枳、朴,硝、黄并用,且大黄与甘草同煎,为缓下之剂,主治燥、实同见,而无痞、满之阳明腑实轻证。
大黄附子汤与温脾汤的比较
同:均用大黄、附子温阳祛寒,泻下攻积主治寒积便秘腹痛
异:大黄附子汤:配细辛散寒止痛,纯属温下。主治寒积里实,证实无虚,或阳虚较轻者。
温脾汤:配干姜、人参、甘草温补脾阳,攻中有补。主治脾阳不足,中焦虚寒,以致冷积内停,证属虚中兼实。
清营汤与犀角地黄汤的比较
同:犀牛角、生地为主组成,主治热入营血证
异:清营汤配以清气透热之品 ,使入营之热从气分而解,主治邪热初入营分尚未动血之证
犀角地黄汤配活血散血主治热毒深陷血分,耗血动血证
麻杏石甘汤与泻白散的比较
同:均治肺热咳嗽
异:麻杏甘石汤:石膏清热,麻黄配杏仁宣降肺气而平喘。清透肺中实热,平喘止咳力强,宜用于正盛而邪实之喘咳。
泻白散:桑白皮泻肺清热平喘,配地骨皮泻肺中伏火郁热。重在泻肺中伏火郁热,清热平喘之力较弱,宜用于伏火郁肺,肺热不甚;阴液渐伤,而阴伤亦不重之喘咳。
玉女煎与清胃散的比较
同:同治胃热牙痛
异:清胃散重在清胃火,兼用凉血散瘀之品,功能清胃凉血,主治胃火炽盛的牙痛、牙宣等症。(实火)
玉女煎:清胃热为主,而兼滋肾阴,功能清胃火,滋肾阴,主治胃火旺而肾水不足的牙痛及牙宣诸证。(阴亏火旺)
白头翁汤与芍药汤的比较
同:清热燥湿,解毒止痢,可用于治疗湿热痢疾
异:白头翁汤——功偏清热凉血止痢主治热毒偏盛(热重于湿),热毒深陷血分之热毒痢疾。
(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或纯下赤血)
芍药汤——湿热两清,兼以行气调血主治湿热痢疾(湿热并重)而兼明显气血瘀滞者。
(下痢脓血,赤白相兼,舌苔腻)
赤芍与丹皮的区别
【同】:均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均善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治热入营血之斑疹吐衄、血滞经闭、痛经、症瘕肿毒及跌打瘀肿等证。
【异】:丹皮兼辛味,并入肾经,又善透阴分伏热而退虚热,治热病后期之阴虚发热、久病阴伤之无汗骨蒸;
赤芍苦泄,专入肝经,又善清泄肝火与止疼痛,治肝郁化火胸胁痛及肝火目赤肿痛。
蒿芩清胆汤与小柴胡汤的比较
同:蒿芩清胆汤与小柴胡汤均有和解少阳之功,以治邪犯少阳之寒热往来,胸胁不适等。
异:小柴胡汤柴胡配黄芩和解少阳,配人参、大枣、炙甘草益气扶正,宜用于伤寒邪犯少阳,胆热较轻而正气虚弱者,寒热相当,舌白不腻。
蒿芩清胆汤青蒿、黄芩、青黛、竹茹清解胆热,配半夏、陈皮、枳壳行气化痰,滑石、赤茯苓以清热利湿,重在清胆热,兼利湿化痰,宜用于湿热犯于少阳,胆经热重,兼痰湿内阻而正气不虚者,寒轻热重,呕吐痰涎,或吐酸苦水,舌红苔腻。
小建中汤与桂枝汤的比较
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用芍药,重加饴糖变化成。
桂枝汤:桂、芍等量,并喝热稀粥以助药力,故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以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小建中汤:重用饴糖为君药,芍药是桂枝的两倍,不喝热粥,故能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兼调阴阳和
桂枝汤与麻黄汤的比较审批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