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山关红色体验心得体会.doc娄山关红色体验心得体会
篇一:遵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走访红色遵义
——重温昔日经典
伴随党的91岁生日,带着对遵义革命圣地的无限向往,
6月30日,耐德
公司组织全体党员踏着晨曦,登上了前往红色革命圣地 的列车。
遵义这片神奇的土地,天生就有着秀绝天下的山水景色; 她和中国革命史一
起走进我的心灵深处。为期2天的红色之旅,近距离地 凭吊那一段震撼心灵的历
史,净化渐已浮躁的心绪。
首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红军山烈士陵园,陵园坐落在 市内凤凰山周岁麓
的小龙山上,在陵园项端的平台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 一座座气势雄伟磅礴,
造型设计新颖别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碑的正面,‘'红军 烈士永垂不朽”八
个大字阴刻贴金。公司全体党员肃然起敬,举行了向红
军烈士敬献花篮仪式,
重温入党宣誓,‘'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 遵守党的章程??”,
面对鲜红的党旗,参加此次红色之旅的我们,在烈士碑 前,再次庄严地许下了对
党和人民的忠诚誓言。
遵义会议之后的四渡赤水战役,贵州习水是中央红军转 战的主战场,历时三
个多月。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 笔”。其时,中央红军在
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之下,此 战成为毛泽东领导的一次
决定性运动战战役。‘'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
渡赤水出奇兵。"
此后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信步走进会议旧址,只见大 门上高悬一块牌匾,
上书六个大字:''遵义会议会址”。大门里,再普通不过 的一幢两层青砖小楼,狭
窄的楼梯,低矮的房间??70年前,就是在这里,一次会
议改变了中国革命的
航向,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命运,把中国革命引向了胜利。 在陈列馆内,睹物思昔,我们聚精会神地观看着馆里每 一张图片,每一件文
物:枪炮子弹、油印的党章宣言、墙上的斗笠和小米袋。 握住那根渡江时用过的
粗麻绳,仿佛听到了飞夺泸定桥那激战的枪声,看到了强 渡乌江时勇士们那前仆
后继的身影,嗅到了马蹄声碎的娄山关头那弥漫着的硝 烟??这里的一切都在潜
移默化的向参观者传达着革命先烈勇于奉献、不怕牺牲 的伟大精神。
仰望青砖小楼,大家仍意犹未尽的在议论中表达着自己 的感受。
70年过去了,有一种声音,穿透了历史的时空,在这块 红土地上激荡飞扬:
这里是中国红色军队的转折的地方,更是得到重生地方, 中国人民军队的成长、
壮大与这里紧密相连。红色之旅,一处处的革命历史遗 迹,闪耀更加璀璨的光芒。
我们参观学习的最后一站:娄山关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娄山关隘口,城墙高大宽厚、山势险峻、密林丛丛,一字
排开横跨在公路上,
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通往遵义城的必 经之瓶颈。中国工农红军
为了进驻遵义,与贵州军阀王家烈部队进行了多次的殊 死的攻歼争夺战,很多红
军战士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付出他们年轻的生命。最 终娄山关被攻破,红军占
领了关口,为挥师进军遵义扫平了道路。毛主席曾为此 题诗《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 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赞扬 红军战士们取得了娄山
关战役的决定性胜利。通过参观学习,追忆历史,使我 感悟颇多,体会颇深,在建党九十一周年的
今天,‘'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带着 信心、带着勇气阔步在
新的长征路上,一路披荆斩棘,携手共创美好明天。
在公司领导带领下,各项业务正在有序开展,为做好这 一系统工作,我作为
一名共产党员必须立足本职岗位,追寻老一辈革命家的 光辉足迹,继承和发扬优
良传统,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 绩,为公司的发展做贡献。
篇二:遵义红色旅游心得体会
遵义红色旅游心得体会
遵义红色旅游心得体会一:遵义红色旅游心得体会
近年红色旅游作为一项新兴旅游项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 关注。个人认为红色旅游非常适合年轻一代,走一遭红色旅 游线路,去了解红色文化内涵,缅怀革命先烈,体验生活, 从而饮水思源加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除此之外,红色旅 游还有很多心得体会,但只有通过旅游线路才能切身体会当 年人民的苦难,才能体会革命先辈的血汗。
贵州,让我得以饱览自然、人文之盛景,而要撇开单纯 游客的身份,最不能忘怀的,也最不应该忘怀的,是遵义和 息烽。
遵义,别名“转折之城”,名副其实。'‘最初是一场无计 划的仓促大撤退,面临着内部分-裂和外部围歼的危险,后 来成为史诗般的壮丽长征”,美籍华人作家韩素英如此概括 遵义会议。在会址与红军长征纪念馆里,当年的桌椅、粗布 印花被子、草鞋、斗笠,稍有尘封,默然凝结着岁月的痕迹;
翻开当时
娄山关红色体验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