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教案
南汇二中 陈世豪
【教学目标】
1. 积累常用实词“方”、“迂”、“反”、“匮”、“虽”、“负”和常用虚词“之”
等,疏通文义,理解全文的内容。
2.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正确认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把握神话的思想
内涵以及现实意义。
3. 通过对一“篇”神话故事的阅读,建立这一“类”文章的特点及阅读方法
的体验。
说明:
《愚公移山》以思想浪漫、语言生动而脍炙人口。从文学角度看,完全可以
看作是一篇上乘的古代文言小说; 从思想内涵上看,它探讨了事物的相对性规律,
生发了对立统一的意识,蕴含着古代先民们“人定胜天”的朴素哲学思想。在许
多教材的编写中, 课文曾被编入寓言故事单元中, 而本教材将其编入神话故事单
元,体现了编者编辑的匠心——凸显文体的独特价值。 “寓言”与“神话”既有
区别,又有相似点:都是通过一个故事,或者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寄寓着作者的
理想和希望。本文选材集中,详略得当,情节曲折,成功运用衬托和对比手法,
神话故事的特点毕现。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 是一篇难度较大的文言文章, 篇
幅比较长。教学中,既要遵循教学规律——先扫清字词的障碍,落实关键字词,
疏通文意,理解内容(这是教学目标之一) ;又要结合文本的体式和内容,从学
生的阅读体验入手, 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 概括归纳中国古代神话
的特点和意义,并在探讨和解疑中引导学生通过对一“篇”神话故事的阅读,建
立这一“类”文章的特点及阅读方法的体验,落实单元教学要求(这是本课教学
的重要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通过合作探究掌握重点文言词的含义, 运用品读、 体验的方法正确
把握人物形象,感悟神话的主题及现实意义。
2. 难点:通过对一“篇”神话故事的阅读,了解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掌握
阅读这一类文章的体式特点与分析方法。
说明:
这篇神话故事, 不少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影视等媒体已有所了解, 对此有了一
定的阅读基础和兴趣。 就其文言形式而言, 虽然在词句上的量较多, 但七年级的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 加上文下注释比较详细, 就多数学生来说,
在内容理解上应该没有太大的难度, 只要对关键词句加以强调即可。 从学生的读
兴趣来看, 学生更多地会集中于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上, 分析人物形象, 要学生
说出是怎样的一个人不难,但是如何结合具体的
南汇二中陈世豪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