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之抒情诗学案
审核人:谢兵
《书愤》的抒情手法、思想情
《书愤》
命制人:蒋丽 学习目标:
1、掌握抒情诗歌的相关常识
2、掌握诗歌鉴赏中的抒情手法
3、理解《行路难》(李白)、《蜀相》、 感
4、背诵《行路难》(李白)、《蜀相》、
课前预习案
一、古代诗歌抒情诗常识:
(一)表达方式: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抒情诗一直是中国诗歌的主流,从 《诗经》《楚辞》到李白、杜甫、李商隐等人的绝大多数诗歌都是抒情诗,抒情 诗可分写景抒情,即事抒怀(即咏怀诗,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 和托物言志三类。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即事抒怀诗,一般要把握 事和怀的关系;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
(二)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就是直接抒情, 也叫直抒胸臆。如《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中“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 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写一位 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 真率而震憾人心。再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 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 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2、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 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 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缘情写景,情景交融 ),诗人把要表 达的思想感情,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一般情况 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李白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 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 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滚滚江水犹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2)、托物言志(又叫借物抒情),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
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如“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
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借
以表达作者刚烈、不屈不挠和高风亮节的品格;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
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借以表达为国 尽忠、不怕牺牲和高洁情操的决心。一般是咏物诗
(3)、借事抒情(即事感怀、叙事抒情):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 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 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暗示 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表达抗金复国的决心。
(4)、用典抒情: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 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的《短歌行》)“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问。”(陆游《书愤》)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
古典诗歌鉴赏之抒情诗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