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作文 泾溪.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泾溪杜荀鹤泾溪石险人兢慎, 终岁不闻倾覆声。却是平流无石处, 时时闻说有沉沦。读这首诗可以让人产生许多的联想和感悟: 为什么“石险”处“不闻倾覆人”,“平流无石处”却“闻说有沉沦”?请根据你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审题】 1.“为什么”是探寻原因,“兢慎”。 2. ……“却”……对比中突出重点。 “谨慎小心”,“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4.“石险”与“平流无石处”,即是诗中特殊的环境, 又具有一定的比喻性。把关键词的比喻意挖掘出来, 才能真正成文。可以比喻做人生的困境, 险恶的处境或安逸的生活条件。 5. 行船的道理( “不闻倾覆声”与“有沉沦”), 比拟人事的成败,兴与亡。【切入点与论据】(1 )懈怠。《吴越春秋》载:吴王夫差兴于忧患之时,励精图治,打败了越王勾践。后来, 昧于安乐, 怠于治国,最终被越所灭。这个故事正好反映了兢慎则成, 懈怠则败的教训。韩国著名围棋国手曹熏铉对其天才弟子李昌镐进行评价时断言:最容易毁掉弟子前程的是自我管理失败( 即盛名之下的懈怠)。结果, 李昌镐事事兢慎,如日方中。倒是李昌镐的对手,怠于人事的聂卫平棋圣毁掉了自己的大好河山。(2) 麻痹。众所周知,危险的局面使人警惕,平顺的局面促人大意。而失败的毒素,往往存在于大意之中。陈寿《三载:蜀汉大将关羽统兵伐魏,围困樊城,水淹七军,兵锋所指,无不望风披靡。于是,关羽骄傲起来, 放松了对其后路东吴的戒备。结果,吴将吕蒙袭夺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身首异处。这说明了大意与麻痹的危害。需知世上无顺事,事顺则藏险。如果居安不虑危,当然是取败之道。明乎此,也就能洞悉太平洋战争中,美洋舰队覆灭的奥秘了。(3 ) 固步自封。有一位老人说过:“如果和平与繁使人不思进取, 固步自封, 那么, 真正的危险就在其中孕育。”甲午战争,泱泱中华大国竟然被弹丸的日本击败。原因很简单,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国力蒸蒸日上;中华自恃地大物博, 完全无所作为。两相比较, 胜负的天平自然倾斜。同理,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挡不住精勇骠悍的纳粹雄兵;万里长城巨大屏障,挡不住北方草原的强大铁骑;中原汉人的太平梦想,常常被游牧民族搅得满目疮痍。安于现状、固步自封的危险, 于此可见。(4 ) 忧患意识。秦国经过数代君主的励精图治终于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灭六国之时,赢政曾高悬六把利剑于项上, 以示诸位大臣六国之危。有此忧患意识,秦不断向前赶,直至六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破灭。之后的历史在《阿房宫》中有所论述。(5 ) 现实意义。我们的国家渐渐强盛, 国民的生活渐渐富足,忧患的日子渐渐远去。但是,歌舞升平的表象里下面,却汹涌着极其险恶的暗流。东有美日,北有强俄,内有台岛,政经隐忧……当此希望与忧患并生的时刻, 我们重读《泾溪》诗,其现实的意义不容低估。它能使我们洞察和平背后潜藏的危险, 重温“兴于忧患, 亡于安乐。”的古训,理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凝聚民族复兴的伟岸张力。帮助我们寻找正视挑战,长治久安的治国良策。做事须时时谨慎做事需时时谨慎, 不能在小河沟里翻大船。孟子说:“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就是要告诉我们平静之中蕴含着危机, 时刻需保持警惕。时刻保持谨慎态度, 让战后日本迅速崛起。有位美国学者写了一本关于日本崛起

作文 泾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2579090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