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药提取工艺.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二节 中药提取工艺技术、流程选择及生产设备
一、中药提取工艺技术
根据生产规模、溶剂种类、药材性质及所制的剂型可采用不同的浸出方法。
按药材在设备内加入方式可分为间歇式、半连续式和。
按药材在设备内处理方式的不同,药材浸出在药厂常称为提取、浸渍(对静态浸出)、煎煮(水提热回流)等。
1
工艺流程方框简图
投料
提取
分离
浓缩
干燥
包装
三十万级
出渣
提取:水提、醇提;动态、静态提取;多能提取、索氏提取等。
分离:筛网分离;离心分离;膜分离等。
浓缩:三效浓缩;球形真空浓缩;蒸发浓缩;膜浓缩等。
干燥:喷雾干燥;真空干燥;烘干;冻干等。
常用的浸出方法归纳如下。
醇沉
蒸馏
2
(1)煎煮法
以水作为浸出溶剂的水煎煮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煎煮法适用于有效成分溶于水,且对湿、热均较稳定的药材。此法简单易行,能煎出大部分有效成分,除作为汤剂外,也作为进一步加工制成各种剂型的半成品。
缺点:煎出液中杂质较多,容易变霉、腐败,一些不耐热及挥发性成分在煎煮过程中易被破坏或挥发而损失。
药渣依法煎出2~3次。
以酒精为浸出溶剂时,应采用回流提取法进行。
3
该流程可进行水提,也可进行醇提。
一般投料与水为1:10 。
由于非有效成分的浸出,热回流提取液澄明度较差,一般用于固体口服制剂或外用药。
提取罐
冷凝器
冷却器
油水分离器
滤渣器
多能提取流程如图所示。
4
(2)浸渍法
是指处理的药材于提取器中加适量溶剂,用一定温度和时间进行浸提,使有效成分浸出并使固、液分离的方法。
按提取温度不同可分为常温浸渍法和温浸法。
①常温浸渍法 传统上多用于药酒和酊剂的提取,其澄明度具有持久的稳定性。
②温浸法 指在沸点以下的加热浸渍法,是一种简便的强化提取方法,一般利用夹套或蛇管进行加热。
药酒浸渍时间较长,其常温浸渍多在14d以上;但热浸渍(40~60℃ )的时间一般为3~7d。为了减少药渣吸液所引起的成分损失,可采用多次浸渍法。
5
浸渍法适宜于带黏性的、无组织结构的、新鲜及易于膨胀的药材的浸取,尤其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易挥发或易破坏的药材。
缺点:操作时间长,溶剂用量较大,且往往浸出效率差而不易完全浸出。故不适用于贵重药材和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药材浸取。
6
动态提取如图所示
动态提取属于液固分散接触式,将粗颗粒(粒径 2~3mm左右)与以1:10比例的热水投入提取罐中,在搅拌下进行动态提取。升温时间较短,液固接触良好,缩短提取时间。
一般对药材提取一次,由于提取得比较完全,且药渣中含液量很少,对有效成分的浸出率相当于3次左右的重浸渍。
;; ;
7
(3)渗漉法
指适度粉碎的药材于渗漉器中,由上部连续加入的溶剂渗过药材层后从底部流出渗漉液而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
渗漉时,溶剂渗入药材的细胞中溶解大量的可溶性物质之后,浓度增高,相对密度增大而向下移动,上层用浸出溶剂或较稀浸液置换其位置,造成良好的细胞壁内外的浓度差,使扩散较好地自然进行。
故渗漉法属于动态提取法,提取效率高于浸渍法。
渗漉法对药材的粒度及工艺条件的要求比较高、操作不当可影响渗漉效率,甚至影响正常操作。
8
一般渗漉液流出速度以1000g药材计算。
慢速浸出以1~3ml/min为宜。
快速浸出多为3~5ml/min。
渗漉过程中需随时补充溶剂,溶剂的用量一般为1:(4~8) (药材粉末:浸出溶剂)。
强化措施:如振动式渗漉罐或在罐侧加超声装置(罐体用支脚支撑于罐周的弹簧上,罐的下部固定有振动器),或用罐组逆流渗漉法加强固液两相之间的相对运动,而改善渗漉效果,该法是利用液柱静压,使溶媒自底部向上流,由上口流出渗漉液的方法。
此外还有重渗漉法和加压渗漉法。
9
渗漉流程如图所示
将浸润的药材和乙醇加入提取罐,浸渍一定时间后按一定流量放出渗漉液,同时使罐中乙醇保持一定液位。按规定量乙醇加完,渗漉结束。
常温下操作,所得浸出液澄明度好,但周期长。
为缩短渗漉时间,常采用温浸法,提取温度控制在40~50℃,罐上部需设冷凝器回流,但药液澄明度和醇耗不及常温渗漉。
用于循环浸出时,周期短,所得浸出液澄明度好,渗漉液浓度高。
计量罐
提取罐
缓冲罐
10

中药提取工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xlw2018
  • 文件大小180 KB
  • 时间2021-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