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疸(酒精性肝病)
【定义】 : 酒疸, 指患者长期饮酒或近期过量饮酒后出现以纳差、 乏力、 胁胀或痛、 黄疸、
右胁下肿块为主症的一种病症。随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症状、蜘蛛痣、肝掌等体
征。相当于西医学中的酒精性肝病(表现为三种形式: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
精性肝硬化) 。
【诊断标准】
一、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一)中医辨病依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
(GB/-1997) 、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GB/T 16751. 2-1997) 。
患者有长期饮酒或近期过量饮酒史,临床上以乏力、胁胀或痛,右胁下肿块为主要
表现。随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症状、蜘蛛痣、肝掌等体征。
(二)症候分型及辨证依据:
. 肝郁脾虚证 :
辨证依据:胁肋胀痛,心情抑郁不舒,乏力,纳差,脘腹痞闷,便溏,舌淡红,苔薄,
脉弦细或沉细。
病因病机:情志不畅,忧思恼怒,伤肝损脾,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胃气阻滞而发病。
病位 : 肝、胃。病性多为虚证,亦可虚实夹杂。
. 痰湿内阻证 :
辨证依据:胁肋隐痛,脘腹痞闷,口粘纳差,困倦乏力,头晕恶心,便溏不爽,形体肥
胖,舌淡红胖大,苔白腻,脉濡缓。
病因病机:饮酒后因热伤冷,冷热交结,中阳被遏制,脾失健运,湿从内生而发病。
病位在脾、胃。病性多实证,亦可虚实夹杂。
、 湿热内蕴证 : 辨证依据:脘腹痞闷,胁肋胀痛,恶心欲吐,便秘或秽而不爽,困倦乏力,小便黄,口
于,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病因病机:长期饮酒,酒性燥易生湿热,湿热积于中焦,中焦气机不畅发为此病。
病位:肝、脾、胃。病性属实。
、 肝肾亏虚证
辨证依据:胁肋隐痛,胁下痞块,腰膝酸软,目涩,头晕耳鸣,失眠,午后潮热,盗汗,
男子遗精或女子月经不调,舌质紫暗,脉细或细数。
病因病机:老者素来阴虚,或因长期饮酒,酒性燥热,热灼阴津,致肝肾阴亏而发病。
病位:在胃。病性属虚证。
. 瘀血内结证 :
辨证依据:肋胀痛,胁下积块渐大,按之较韧,饮食减少,体倦乏力,面暗无华,女子
或见经闭不行,舌质紫暗,或见瘀点瘀斑,脉弦滑或细涩。
病因病机:病久肝气郁滞,肝郁脾虚,脾失运化,气血运行不畅,血络不通,瘀血内生
发为本病。病位:在肝脾。病性属于实证。
二、西医诊断
西医诊断:参照 2010 年 1 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
《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 。
(1)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g/d,女性>20 g/d,或2周内
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 >80 g/d, 。但应注意性别、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的影响。乙醇
量换算公式:g=饮酒量(ml) x乙醇含量(%) o
(2) 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
黄疸等;随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和蜘蛛痣、肝掌等表现。
(3)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 Y 一谷氨酰转肽酶
(GGT), 总胆红素 (TBil) , 凝血酶原时间 (PT)) , 平均红细胞容积 (MCV) 和缺糖转铁蛋白 (CDT)
等指标升高。其中 AST
酒精性肝病诊疗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