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广播剧的悬念设置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和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媒体传播和接收方式呈现个性化、碎片化和移动化等多种样态。微广播剧就是为适应这种新的媒体传播方式而诞生的新事物。本文从微广播剧的特性入手,通过实例来探讨微广播剧悬念要素和悬念的设置,希望对微广播剧同行的创作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微广播剧 随机收听 悬念 要素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微广播剧,又称微剧,是传统广播剧的微缩版。微广播剧有完整策划、完整故事情节,有演员角色以及系统制作体系支持,时长一般在5分钟左右,内容可以随时更新。微广播剧节目制作周期短、成本低,适应现代人在网络时代利用碎片化时间收听消费的需求。
微广播剧由于受时长的限制,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讲完故事,并抓住人的耳朵,就需要用最短的语句和最精炼的语言来表现剧情。只要是剧,无论是话剧,还是电视剧,就一定有矛盾冲突,而这个矛盾冲突,在戏剧里的表现方式又必须跟悬念紧密相关。悬念有哪些要素,又该如何设置呢?笔者结合自己在微广播剧创作方面的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构成悬念的要素
悬念就是一种悬而未决、不确定的状态,就像等待一个决定,通常伴随着焦虑或担忧。所以,悬念首先是一种好奇,微广播剧作者将听众置于一种焦虑或担忧的状态,设置出一种悬念。那么怎样才能引起听众的焦虑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把握好剧中人物的命运安排,如果把人物置于一个过于平和顺利的环境,缺乏吸引力,就无法引起人们的好奇心。而将人物置于四面楚歌、险象丛生的环境之中,就会引发听众的焦虑或担忧,吸引他们继续收听下去。例如,根据杭州李雅梅的事迹创作的微广播剧《带上哥哥去嫁人》,就为主人公李雅梅设置了让人同情的情境,剧中张妈无数次给李雅梅说亲,但都因为李雅梅要带着瘫痪的哥哥出嫁而不了了之。李雅梅有没有遇到真心相爱的人?她最后有没有嫁出去呢?哥哥有没有跟过去?这就是典型的用人物命运设置的悬念,这些悬念吸引着听众一直将故事听完。
微广播剧篇幅短小,要在5分钟内制造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情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微广播剧不像电影或者小说可以有很多的时间和篇幅去布局铺垫,而在情节处理上要迅速制造强烈的矛盾冲突,吊足听众的胃口,使听众产生“欲知后事如何”的心理,以达到欲罢不能的效果,从而抓住听众耳朵,直至悬念消释。
微广播剧其实就是小故事,是故事就必须要有主角,所以人物性格塑造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角要充满正能量,嫉恶如仇、热情善良、见义勇为、重情重义……要在主角身上打上鲜明的性格烙印,才能让人更加了解这个微广播剧要表达的内涵和立意。
所谓的细节刻画就是对一些重要的史实、情境、器物、场景等进行系统生动、细致入微的描述,增强所讲述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微广播剧的细节刻画可侧重于情节,也可以刻画特定的场景和对象,类似于电影、电视剧中的“特写镜头”。例如,根据绍兴曹秋芳的事迹创作的微广播剧《美丽的小手》细节刻画就很到位。曹秋芳从4岁开始就照顾瘫痪的妈妈,她用一双小手加工雨伞赚钱,经常被扎得又红又肿;洗衣、做饭、做家务,一双小手变得粗糙无比;妈妈拉不出大便,她更是用手一点点地抠……这些细节的刻画,紧紧围
浅谈微广播剧的悬念设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