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体诊断 8 发绀: 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 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表现。 9 黄疸: 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3 三凹征: 严重的吸气性呼吸困难, 由于呼吸肌极度用力, 胸腔负压增大, 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称“三凹征”。 4 意识障碍: 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 7 谵妄: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状态。表现为意识模糊, 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 幻觉、错觉)、躁动不安、言语杂乱。 5 咯血: 喉及喉部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 经口腔咯出称为咯血。 8 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 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 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5 潮式(Cheyne-Stokes) 呼吸:特点为呼吸由浅慢而深快、再由深快变浅慢,随后有一呼吸暂停,然后再重复以上变化,呼吸周期长达 30 秒至 2 分钟, 暂停期 5-30 秒。呼吸中枢抑制引起的, 与许多严重的疾病有关,如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巴比妥中毒等。 5 心悸: 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当心率加快时感心脏跳动不适, 心率缓慢时则感搏动有力。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率不齐、心搏增强等,部分患者心率和心律亦可正常。 6 心力衰竭: 指在经脉回流无器质性问题的情况下, 由于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 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一种合征。临床上以肺和(或) 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灌注不足为特征,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8 呼吸困难: 是指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 呼吸费力; 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 重者鼻翼扇动、张口耸肩, 甚至出现紫绀呼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9 柏油便( tarry stool )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 则因红细胞破坏后, 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由于附有粘液而发亮类似柏油故称之。 2 奔马律: 在第二心音之后出现的响亮的额外心音, 当心率增快时与原有的第一、第二心音组成类似马奔跑时蹄声, 故称奔马律, 是心肌严重损害的体征。 6 肝掌: 慢性肝病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发红, 加压后褪色, 称为肝掌。 3 扁平胸: 胸廓呈扁平状, 其前后径不及左右径的一半。见于瘦长体型者,亦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 6 湿啰音: 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形成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又称水泡音。或由于小支气管壁因分泌物粘着而陷闭,当吸气时突然张开重新充气所产生的爆裂音。 7 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累使组织肿胀。 8 体征: 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 发现疾病所引起的机体解剖结构或生理功能上的客观变化称体征。 7 心源性哮喘: 急性左心衰竭时, 因急性肺淤血常于睡眠中突感胸闷憋气惊醒,被迫坐起,惊恐不安,伴高度气喘、面色青紫、大汗,呼吸有哮鸣音, 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样痰, 两肺底有较多湿性音, 心率增快, 稽留热: 体温恒定地维持在 39-40 ℃以上的高水平, 达数天或数周, 24 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 1℃。 2 间停(Boits) 呼吸:特点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间停数秒后又开始呼吸。呼吸中枢抑制引起的, 与许多严重的疾病有关, 如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巴比妥中毒等。 4 干啰音: 是由于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 空气吸入或呼出时发生湍流所产生的声音, 常见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1 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或病态改变。 9 反跳痛:检查压痛时,如突然将手抬起病人腹痛加剧,称反跳痛。 9 桶状胸: 胸廓前后径增加, 有时与左右径几乎相等, 甚或超过左右径,呈圆筒状。常见于肺气肿。 1 Austin-Flint 杂音:严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左室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高, 使二尖瓣基本处于半关闭状态, 呈现相对狭窄而产生舒张期杂音,称为 Austin-Flint 杂音。 2 Caput medusae 征:门静脉高压显著时,于脐部可见到一簇曲张静脉向四周发射,如水母头状,又称海蛇神头。 3 Courvoisier 征: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导致阻塞,而发生黄疸逐渐加深,胆囊明显肿大但无压痛。 4 Cullen 征:脐周围或下腹壁发蓝,为腹腔内大出血的征象,见于宫外孕破裂或出血性胰腺炎。 5 Duroziez 双重杂音:当脉压增大时,以听诊器体件稍加压于股动脉可闻及收缩期与舒张期双期吹风样杂音,即 Duroziez 杂音。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6 Graham-Steell 杂音:肺动脉扩张时可导致肺动脉瓣相对性关闭不全
检体诊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