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赤壁赋苏轼作家资料王水照苏轼的人生思考和文化性格苏轼.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赤壁赋
苏轼
二、作家资料
王水照:苏轼的人生思考和文化性格
苏轼作品的动人之处, 在于展现了可供人们感知、 思索的活生生的真实人生, 表达了他
深邃精微的人生体验和思考。 这位我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不仅接受了传统文化和民族性
格的深刻影响, 而且承受过几起几落、大起大落的生活波折。 在此基础上, 他个人特有的敏
锐直觉加深了他对人生的体验, 他的过人睿智使他对人生的思考获得新的视角和高度。 苏轼
算不得擅长抽象思辨的哲学家, 但他通过诗词文所表过的人生思想, 比起他的几位前贤如陶
渊明、王维、白居易等来,更为丰富、深刻和全面,更具有典型性和吸引力,成为后世中国
文人竞相仿效的对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后继者的人生模式的选择和文化性格的自我设计。
出处和生列问题, 是中国文人面临的两大人生课题。 前者是人对政治的社会关系, 后者
是人对宇宙的自然关系, 两者属于不同的范围和层次,却又密切关联, 相互渗透, 都涉及到
人生的价值判断。
出和处的矛盾, 中国儒佛道三家已提出过不同的解决途径。 儒家以入世进取为基本精神,
又以“达兼穷独” “用行舍藏”作为必要的补充;佛家出世,道家遁世的基本精神,则又与
儒家的“穷独”相通。苏轼对此三者,染濡均深,却又融会贯通,兼采并用,形成自己的鲜
明特征。
苏轼自幼所接受的传统文化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儒家思想是其基础, 充满了 “奋厉有当
世志”的淑世精神。儒家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古训,使他把自我道德人格
的完整、 社会责任的完成和文化创造的建树融合一体, 是他早年最初所确定的人生目标。 他
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还由于其特殊的仕宦经历而得到强化和固定化。 和他父亲苏洵屡
试蹉跌相反,嘉祐二年(公元 1057 年)他和苏辙至京应试,就像光彩灼熠的明星照亮文坛
的上空,一举成名,声誉鹊起。就其成名之早(二十二岁) 、之顺利、之知名度大,并世几
天匹敌。嘉祐六年他应制举,又以“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取入第三等,此乃最高等级,整
个北宋取入第三等者仅四人(见《小学绀珠》卷六《名臣类下》 ) 。宋期开国百余年来,免试
直任知制诰者极少,欧阳修《归田录》卷云: “国朝之制,知制诰必先试而后命,有国以来
百年,不试而命者才三人:陈尧佐、杨亿、及修忝与其一尔。 “苏轼又得到同样的殊荣。这
些仕途上的光荣,必将转为苏轼经世济时、献身政治的决心。他以“忘躯犯颜之士” (《上神
宗皇帝》自居,又以“使某不言,谁当言者” (《曲洧旧闻》卷五引)自负,并以“危言危行、
独立不回”的“名节” (《杭州召还乞郡状》 )自励。苏轼又历受宋仁宗、英宗、神宗三代君
主的“知遇之恩” ,更成为影响他人生价值取向的重大因素。元祐三年(公元 1088 年)当苏
轼处于党争倾轧漩涡而进退维谷时, 高太后召见他说:他之所以从贬地起复,乃“神宗皇帝
之意。 当其 (神宗) 饮食而停箸看文字, 则内人必曰: 此苏轼文字也。 神宗每时称曰: 奇才,
奇才!但未及用学士,而上仙耳” 。苏轼听罢“哭失声,太皇太后与上(哲宗) 、左右皆泣。 ”
高太后趁机又以“托孤”的口吻说: “内翰直须尽心事官家,以报先帝知遇。 ” (《续资治通鉴
长编》卷四。九)在苏轼看来,朝廷既以国士待我,此身

赤壁赋苏轼作家资料王水照苏轼的人生思考和文化性格苏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angjinlai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21-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