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亭柯灵①行路难, 昔人常指边鄙僻远之区, 而不知现代的通都大邑, 行路更难。除非你是有车阶级,出门只靠步行,那么不但行人如卿,会增加紧张和疲劳,如果走得乏力,双腿酸痛, 寸步难移, 你绝对找不到一个立锥之地, 让你歇一歇腿, 缓一口气。——大都市中公共交通之拥挤, 令人望而却步。满眼摩天大楼, 马路宽广整洁, 但你休想找个“民亦劳止, 汔可小休”(《诗经· 大雅· 民劳》)的机会。你不惜破费悭囊,走进咖啡馆去,买个片刻安闲,那却又是另一回事了。②在故乡,村庄市镇之间,只要相隔三五里,中途大概有一两个路亭,专供行人憩坐。——路亭建筑简陋,地位常据着往来的通路,大小才如斗室。也许是四根石柱,四角顶,四面通风, 犹如在中国画里常见的茅亭, 雅有古意, 不过顶上盖的是灰色的瓦片。也许和农家近似,长方形,但三面砌墙,一面临空,当路的两壁开着无门的门框,设备却大体一样,靠壁架石作凳:不嫌简慢,请君稍息。③别看它破陋寒伧,貌不惊人,在长途跋涉的劳人心里,这却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人生道上的一个站驿。④赶市的村夫农妇, 或者担着辛苦经营的菜豆瓜果、鱼米柴草到街上求售; 或者提篮挑筐, 到街上去买办日用杂物、农事工具; 或者因为借贷无门, 挟些不值钱的衣物破烂上当铺去质钱……每天清早, 朝阳初窥田野, 便沐晨风, 带晓雾, 从村里出发, 哼哼唧唧, 形成行列,快步赶上镇去,直要到事毕功成,事倍功半,或者事败功亏,才循原路赶回村里。⑤奔波忙碌了半天, 人是倦了;而“不如意事常八九”, 乘兴而去, 常常败兴而归。心情懊丧, 双脚沉重, 生理和心理的倦怠形成双倍的压力。幸而半路有个路亭, 排闼迎人, 容他们且住为佳, 使身心暂时有个着落。吹一阵凉风, 扯一阵闲话; 再闲闲地抽一筒旱烟, 让生命获得片时的苏息, 好再鼓起勇气, 继续上路。不巧遇上意外的天气变幻, 更可以在路亭里求得荫庇,聊避风雨。试想这对疲倦的旅人,是何等温煦的抚慰! ⑥路亭所处的位置, 不但富于实用价值, 又多似高明的画师布局, 引人入胜。有的点缀田畴广野中间,“前不把村, 后不着店”, 亭亭玉立, 不但使无垠的平原减少单调之感, 还便于旅途修长的过客及时小驻; 更可以接待天涯沦落的流浪人, 无处投宿时借此歇夜; 对田头劳作的农民, 这又是天然的耕余休息之地, 日中时刻, 可以静坐进餐, 冬避朔风, 夏避炎阳。有的高踞岭背, 峰回路转、两村交界之处,翼然一亭,挺秀如画。山行较平地费力,行人跑到岭上, 大都气息咻咻, 汗流浃背, 在路亭的石条凳上坐憩片刻, 听山风苏苏。从树梢掠过, 投下一身清凉。有的筑在河滨,面临盈盈的流水,傍着霭霭的绿荫,便利行人随意歇脚,等待摆渡或过往的船只。……⑦离我老家不远,有两个路亭,是我幼年踪迹最频之处,年齿渐长,得闲还常去盘桓。大江沿有个过渡亭, 好像建筑得特别讲究, 地位大, 墙壁石凳, 整齐可观, 临河还有宽广的双面“埠道”;一到夏季,晚霞掩映中,那时差不多成了公共浴场。亭前石柱上,刻着两副对联,记得其中的一副是: 山色湖光,四时佳兴。早南晚北,廿里官塘。⑧对联虽然并不高明, 但山色湖光, 并非虚语, 普通路亭、虽也有对联点缀, 却无非是“稍安勿躁”、“小坐何妨”之类。这样“风雅”的对联是例外。不过疲倦的行人, 谁也不计较这些。⑨“修桥铺路造凉亭”, 在乡间是标准的善举。出
路亭 柯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