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刘子自传
1
刘禹锡
2
身病之日,自为铭曰:
不夭不贱,天之祺兮;重屯累厄,数之奇兮。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寝于北牖,尽所期兮。葬近大墓,如生时兮。魂无不之,庸讵知兮!
3
刘禹锡,字梦得,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是唐代中叶进步的政治家、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和著名的文学家。
刘禹锡一生的经历比较长,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从代宗大历七年(772)到德宗贞元六年(790),即从他一岁到十九岁的青少年时期;
二、从贞元七年(791)到顺宗永贞元年(805),即从他二十岁到三十四岁走上仕途,参加政治革新时期;
三、从宪宗元和元年(805)到敬宗宝历二年(827),即从他三十五岁到五十七岁历时23年的贬谪时期;
四、从文宗大和元年(827)到武宗会昌二年(842),即从他五十七岁到七十一岁去世的晚年时期。
4
第一阶段
德宗贞元六年(790)以前。刘禹锡自幼好学,熟读儒家经典,浏览诸子百家。童年时代曾经到吴兴陪侍诗僧皎然、灵澈吟诗,得到他们的指点,并为权德舆所器重。他后来一直对江南保持着良好的印象,自称“江南客”。
5
第二阶段
从贞元七年到顺宗永贞元年 (805)。刘禹锡19岁左右游学长安。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接着又登宏词科。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开始踏上仕途。他希望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入仕以前,自称“道未施于人,所蓄者志”。入仕以后,积极参加政治活动。
6
贞元二十一年(当年八月改元永贞)一月,德宗死,顺宗即位,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任用王叔文等人。刘禹锡当时任屯田员外郎,与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柳"。革新只进行了半年,就遭到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顺宗被迫退位,宪宗即位。九月,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初贬为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
7
第三阶段
从宪宗元和元年(805)至敬宗宝历二年(827)。八司马被贬后,宪宗曾下诏:"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旧唐书·宪宗纪》)从这时起,刘禹锡开始走上"穷愁著书"的道路。在贬所,他写了不少政治讽刺诗,大胆地揭露宦官与大官僚的丑行,以抒发胸中的愤懑。
8
元和元年至九年/805-814年 湖南-朗州司马任上/35-45岁
元和九年十二月,朝中想到刘、柳等尚可用,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
9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游玄都观戏赠看花诸君子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千树桃花,也就是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
10
子刘子自传刘禹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