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特色产业的识别与指标体系的探索
[摘要]选择合理的特色产业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作用和经济竞争力的增强是不言而喻的,对产业发展尚不够成熟的区域来说尤为重要;本文从特色产业的内涵出发,研究特色产业评价指标体系,为区域选择合理的特色产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色产业比较优势专业化
一、前言
产品差异性是增强经济主体对经济主体对市场控制能力和收益的重要因素。
特色产业具有不同于一般产业的特色,而这一特征正是产业差异性的来源,构筑了强势的产业竞争力。
特色产业的选择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优势或特色产业本身的发展,而且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以及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二、特色产业的内涵和特征1地域性特征
指特色产业总是依附于一定的空间地域,区域的特色资源是特色产业形成的基础,离开一定的区域,特色产业将失去存在的基础和条件而不复存在。
同时独特的生产技术、工艺、及流程和管理组织方式是特色产业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2规模性特征
特色产业要形成经济特色或优势,必须有一定的规模,具有资源储量大、生产能力大、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大等规模经济比较优势。
特色经济的发展最终取决于市场规模的大小。
3效率性特征
特色产业应是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目标体现特色竞争力,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重要依据之一。
产业效益体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产业成本效益较高,明显的比较成本优势使特色产业专属于某地区;产业关联效益较高,这是特色产业经济拉动性的标志。
三、特色产业的评价原则
评价特色产业,必须先确定评价标准。
特色产业应是可把握、可测量和可比较的。
因此,为了尽量准确科学地反映特色产业因具备的特征,评价指标的设计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是尽可能完整地反映各个因素的指标,但并不是说指标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
必须从地域性特征,规模性特征和效率性特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描述。
因此,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既有绝对指标,又有相对指标;既有总量指标,又有结构指标;既有数量指标,也有质量指标,各种指标不是简单地组合,而是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比较合理、严密、有层次性的指标体系。
2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原则,即选择评价指标要尽可能客观地揭示特色的本质特征,指标要采用大量的客观数据,数据的获得要有权威性和准确性,这样得出的结果才具有客观胜和一般性。
3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基于对评价工作的可操作性所作的考虑,评价指标的采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
如果指标过多,评价方法和程序又冗长繁琐,则势必造成评价方案因数据采集难度大,评价方法过于复杂而在实践中难以操作。
所以,可行性原则要求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应能在现有统计资料中获得,或者能通过对统计资料数据进行整理而间接获得,保证评价体系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4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对评价对象进行纵向对比,以把握发展的规模和趋势。
评价指标体系应适用于所有的评价方案,对每一个产业都必须一致,使产业与产业之间存在着可比性。
5变动性原则。
特色产业的相对性特征决定了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指标体系应作相应的调整,因此,特色的指标体系也必然是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而设立的。
6层次险原则。
由于构成特色的要素较多,应按照其层次的高低及作用的大小加以归类、细分。
再对每一个层次进行细分,逐级对各个层次进行评价,评价各个层次对特色的影响和作用。
四、特色产业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评价标准,我们把反映产业的比较优势、专业化程度和竞争优势的指标作为评价地区特色产业的基本指标来构建指标体系。
地域性、规模性和效率性特征优势的产业必然在区域产业中表现出一定的比较优势,具备较高的专业化程度,显示出较强的竞争优势。
1比较优势指标反映比较优势大小
1比较劳动生产率其公式为比较劳动生产率=某产业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某产业的劳动者相对比重通过对某一时问段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动态测算,可以看出其变动趋势,如果某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1且呈上升趋势,则该产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
2增加值贡献率反映某产业增加值的增长在区域中所占份额大小,是反映未来水平、经济效益和规模的一项重要指标。
其公式为增加值贡献率=某产业期末增加值-初期增加值÷
区域特色产业的识别与指标体系的探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