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举的是孩子在作文时犯的两个"低级错误"的例子。
更多的是在说话、写话时考虑不够缜密,说话啰嗦,意思却又表达不清。
比如,有一个同学写了这么一句话:"爷爷今年岁,奶奶今年岁,爸爸今年岁,妈妈今年岁,可是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听我的。
"你看,这一句话多啰嗦,听起来多费劲!再者,"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听我的",真如他所说还不乱套?如果改成这样,岂不简单明了、合乎情理:"爷爷六十,奶奶五十八,爸爸、妈妈都是四十上下的人了,可是,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还得听听我的。
"单用一个"听",表示"服从";而"听听",则表示商量、征求意见的意思。
相差一点点,表达的意思竟然会大相径庭。
用词不当,语意不清,必然会产生歧义,必然会影响正确意思的表达。
请看下面一句话:"寒假里,我和爸爸有幸来到杭州。
"对这一句话,我们不妨来"咬一咬","嚼一嚼"。
一、"有幸",指机会难得,非常幸运。
句子中的"有幸"能管住"我",而要管"爸爸",则有些牵强了。
道理很简单,上海、杭州相距不甚远,爸爸去杭州的机会一定不少,因此,应将"有幸"一词置于"我"的后面较为贴切。
二、将"和"改成"随"或"跟"较好,借以说明晚辈对长辈的尊敬。
三、从行文中可以看出,小作者是在上海写这篇习作的,故不能用"来到",而须用"去"或者干脆删去"来"字。
四、到杭州去干什么?句子没有交代。
别人读了就会产生疑问,如果去奔丧、扫墓,也算"有幸"?因此,后面该加"游览"一词。
这么一"咬文嚼字",就能辨别出一点味道来了。
把原句改为:"寒假里,我有幸随爸爸到杭州游览。
"意思不是明白多了吗?看似改一个字,添一个词,变换一下词序无关紧要,其实表达的意思却大相径庭呀!有的句子看似无可挑剔,句子通顺,意思明白,然而,还得反复诵读,仔细推敲。
比如,有一位小朋友写了这么一个句子:"我写的许多文章还发表在报纸杂志上呢!"横看竖读,似乎没有什么可以修改的了。
写作指导:斟字酌句咬文嚼字-作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