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版管理心理学(4)个性心理知觉与归因
第四章个性心理:知觉与归因
知觉和个人决策
引导
案例
电子
教程
案例精选
思考
练习
阅读
提示
回总目录
学习目标
知觉的定义及知觉的特点
社会知觉概念、分类及其影响因素
社会知觉理论的应用
解释社会归因理论及其应用
理论前沿:基于知觉的“前景理论”
背景知识
职员与管理者的知觉、归因和组织现实之间的差异对理解管理行为意义重大
一、什么是知觉?
感觉和知觉
感觉: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主要处理那些很大程度上由生理功能所决定的基本行为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对情境的唯一解释,而不是准确记录。
两者联系: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举例说明两者的区别:
部门经理购买它认为最好的软件程序,然而软件工程师却不这样认为
员工根据他听说老板说了什么而不是老板实际说了什么来回答问题
同一个团队成员可能被一个同事认为工作非常努力,但另一个同事却认为他很懒惰
1、知觉的定义
2、知觉的子程序
知觉的子程序的存在证明知觉的复杂性和交互性
刺激或者情境:当人们面临一个刺激或情境时,知觉开始发生作用
信息登录:生理(如感觉和神经)机制受到影响
解释:是知觉中最典型的认知方面。其他心理过程将影响对情境的解释
反馈:运动知觉反馈帮助工人知觉生产过程中他们移动原材料的速度。(心理反馈的例子:面部表情)
知觉的行为结果是外显或者内隐的反应或行为
结果:知觉被认为是一个行为事件并因此作为组织行为的一个重要部分时,结果非常必要。由此员工可能快速或者缓慢地行动或者自我评估
(1)知觉的选择性: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特性
背景与知觉对象分离的两个条件:
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
注意的选择作用
3、知觉的特点
知觉选择性的应用
强度。注意的强度原则认为外部刺激越强烈,越可能被知觉到。(明亮的包装和电视广告)
大小。与强度紧密相关的是大小原则,即客体越大,他越可能被知觉到。(广告使用一整页版面比在分类版中仅占几行空间更容易引起注意)
对比。对比原则是突出于背景之中或并非人们所期望的外部刺激会受到注意。
重复。重复原则指重复的外部刺激会比单个刺激更受到注意。
运动。指人们对自己视觉领域的运动物体比对静止物体会投入更多注意。(夜色中酒店的广告牌就是运用动态广告的一个典型例子)
新异性和熟悉性。指无论新异的还是熟悉的外部情境都可能引起注意。
(2)知觉的整体性: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将其知觉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形象。先感知整体,然后再感知部分。
3、知觉的特点
上面的那幅图形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 Roger Shepard 所绘制。在这幅图形中,你可能看到的是两个女人的剖面图,也可能是一张烛台后模糊不清的脸孔。在此处,通常人们更多的看到的是一张脸而非两张脸。
知觉的整体性服从下述原则:
接近原则。对象在空间上的接近,容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
相似原则。知觉的对象在形状和性质上相似, 容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
闭锁原理。几个对象共同包围着一个空间,容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
连续原理。几个对象在空间和时间上有连续性,容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
a
b
cd
e f
(3)知觉的理解性:借助于过去经验对现在信息的理解
3、知觉的特点
A
13
C
12
14
(4)知觉的恒常性:维持知觉经验不变的心理倾向。
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使事物的物理特性(大小、形状、颜色、亮度)发生某些变化,但我们仍能以它的本来面目去知觉它。
恒常性保证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会由于一定范围内的位置、光线、距离等条件的变化而失真。
例如:高空俯视看到的汽车只有几厘米长,但是我们不会认为那些汽车真的只有几厘米
3、知觉的特点
在这幅图像中,一个大个子正在追赶一个小个子,对不对?
其实,这两个人完全是一模一样的!(不信?用尺子量量看!)
你所看见的并不一定总是你所感知的。
大小恒常性错觉
对于这种错觉,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 Roger Shepard 认为它与三维图像的适当的深度知觉有关。后面的那个人看起来比前面的那个人离你远些,但是,不管怎样,后面的那个人在实际尺寸上与前面那个人是一样大的。通常一个东西离你越远,它就显得越小,换句话说,它的视角变小了。在这幅图里,后面的图形与前面的图形有着相同的尺寸(和相同的视角〕。由于两个图形的视觉相同而距离不同,因此,你的视觉系统就会认为后面的那个人一定比前面的大。这个例子说明了你所看见的并不一定是你所感知的
1、社会知觉的概念
1947年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知觉过程受社会因素所制约。社会知觉是个体
2009年版管理心理学(4)个性心理知觉与归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