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案
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中学 语文组 朱群芬
【学习目标】
,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意境。
《雨霖铃》中“点染”的艺术特色。
、演绎等活动,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文学素养。
【学习重、难点】
《雨霖铃》中“点染”的艺术特色。
、演绎等活动,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李叔同先生作词的《送别》)
长亭古道、芳草拂柳、晚风残笛、夕阳远山,这是李叔同先生《送别》中吟唱的生命中的悲欢离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柳永《雨霖铃》,词人又将演绎一段怎样的悲欢离合。
二、美读入景
学词最好的方法是“读”,“读”一个字,最朴素,最关键,最实用的学习方法。那我们尝试通过读,来领略其声韵美。
1. 全班清读
初步指导朗读:
①一字逗,稍作停顿,适当拖音,声断气不断;
②韵脚做重音处理,读得鲜明;
、进行评点(播放一男声朗读和一女生朗读)
进一步指导朗读:
①停顿、语调、语速
②音变、咽字、颤音等技巧。
③情随声出 声情并茂;
这也是《雨霖铃》词牌由来:相传安史之乱后,唐明皇避难入蜀,伤悼杨贵妃,忽然听见栈道中的铃声,倍感凄苦,于是采其声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本词的感情基调:哀婉悲伤
请为这首词拟一个标题?
《雨霖铃• 》 伤离别
本词主要写词人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二、品析入境
哪句话你觉得最能体现这份离别伤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就是离别,更何况是在这冷落、凄清的深秋时节。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这两句都表达离别之情,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江句,因为他直抒胸臆,情感真挚。
——柳句,因他处直抒离别之情外,还用秋景来渲染。
出示幻灯片,师讲解:
清代文学批评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的手法。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板书:点染)
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刘熙载的这个评论,把我们的这句赏析一下。
生评论并用幻灯片展示:
“多情自古伤离别”先直接说出离别之苦,自古如此,是“点”,“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用秋天萧条、冷清的景物来渲染自己的离别之苦,是“染”。(板书:直接抒情、寓情于景)
2.“当秋而悲,胜于常情”这样也使作者的这份“离别之伤”有了别样的风情。 根据此句的赏析,请同学们再读一读《雨霖铃》,再找一找作者用了“点染”手法这样的句子。
生自读,小组讨论后回答,幻灯片展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分工,根据“点染”手法的定义并进行赏析。可以参照老师的表达形式来表述。
讨论展示自己的赏析:
“念
《雨霖铃》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