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防火小能手》活动设计
陇县实验幼儿园 刘 新
学情分析
随着生活经验和安全知识的不断丰富,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自我保护技能,但当意外灾害真的发生时,他们会感到束手无策。本活动除了让幼儿了解有关火的知识处,更重要的是教给幼儿当火灾来临时,如何自救。
内容选择
大班社会:我是防火小能手
活动目标
,学习火灾自救的方法。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积极做到自我保护和自救。
活动过程
谜语导入,简单谈“火”。
(1)出示谜面:“妈妈用它来炒菜,爸爸有它能点灯,小孩千万别乱碰,一不小心出危险。”
(设计意图:猜谜语是孩子非常感兴趣的一项活动,谜语一念完,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说出了自己心中的谜底——“火”)
:在哪见过火?火有什么用处?出示课件(2)(3)人们用火的照片。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孩子们根据自己已有经验,纷纷举手发言:“奶奶做饭时”“烧烤时”“放鞭炮时”都用到过火;“火可以点烟”“炒菜”等。一问一答,为接下来的环节进行了铺垫。)
:燃烧纸。点燃一张纸,观察纸被点燃后火焰的变化和纸的燃烧过程。小结:可以燃烧物体,是火最大的特性。
(设计意图:实验前,告诉幼儿:将要点着的纸是一张废纸;实验中,要求幼儿观察火的变化,一起总结出“火越烧越大,最后变成了灰”的结论;实验后,提醒幼儿不能在家玩火。
:火还能烧着哪些东西?小结:火的用处很大,但是也会带给我们灾难。
(设计意图:“烧没用了的东西、烧柴、烧花、烧草、烧房子”,这是孩子们根据自己看到或听到的相关经验,阐述自己对于火的认识。顺着孩子们“烧房子”的回答,我很自然地过渡到“观看火灾图片”的环节。)
二、观察图片,认识火灾。
课件出示:火灾图片,认识火的危害性,讨论火灾发生的原因、如何防止火灾。
1. 出示课件(4-7)观看火灾图片,提问:看了图片后有什么感觉?
(设计意图:我选取了四张火灾图片,分别是房子和汽车、大楼着火和一张人被火烧伤的画面,在这一环节里,邀请小朋友担当解说员,向大家一一介绍画面内容,并适时针对孩子的讲解进行补充。担任解说的孩子非常自信,他们大方地向同伴们讲解画面内容;倾听解说的孩子们都聚精会神地盯着大屏幕,表情严肃,活动室里异常安静,一幅幅令人震撼的火灾现场图和一个个被火灾烧伤的人物,紧紧地牵动着孩子们的心
……此时的课堂是属于孩子自己的,是他们主动参与的一场生动的介绍会。看完图片,孩子们表示:火灾很恐怖,心里很害怕、很难过。)
:为什么会发生火灾?观看课件,小结火灾发生的各种原因和预防火灾的做法。
(设计意图:由于经验的局限,幼儿对于火灾发生的原因仅限于“玩火、乱烧东西、乱扔没有熄灭的烟头”这些行为上。虽然答案不够丰富,但它也符合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发展水平。接下来,我运用课件,帮助幼儿梳理引发火灾的原因:①玩火:乱烧东西、放鞭炮、放孔明灯等;②乱扔烟头、点蚊香等;③用电不当:乱拉电线、插座超负荷等。并帮助孩子对每一个不当的行为,找出相应的安全做法。)
:出示课件(8-10)①如果发生火灾,我们应该怎么做?
出示课件(11-12)②怎么做才会不被烧伤?
出示课件(13)③怎么避免烟雾中毒?模拟打火警电话、火场
《我是防火小能手》活动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