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头晕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及护理影响[精选].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郑州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专  业   护理  
     姓  名    施新鸽   
     准考证号
     论文题目 头晕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及护理影响
2017年 3 月 6 日
论文评语:
论文建议成绩:
评审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论文综合成绩:
答辩组长签名: 院系盖章:
年 月 日
学校自考办意见:
目录
内容摘要: 1
引言 2
一、心理护理干预的目的 3
(一)通过对CSD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3
(二)让患者了解到不良的心理因素 3
(三) 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3
二、心理干预方案的设计和编制 3
三、护理干预方案的内容 4
(一)合理情绪疗法 4
(二)放松训练 4
(三)健康教育 4
四、护理干预方案的步骤 4
五、两组的一般情况比较 5
六、讨论 6
(一)CSD的发病机制 6
(二)CSD患者焦虑、抑郁的患病率和眩晕功能水平 6
(三) CSD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 6
(四) CSD患者存在不良的人格特征 8
(五)对CSD患者发病可能的危险因素分析 9
(六)CSD患者的心理健康症状、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 9
(七)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10
七、 结论语 10
参考文献 11
头晕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及护理影响
内容摘要:分析慢性主观性头晕(chronic subjective dizziness,CSD)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生活事件等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针对其存在的心理社会问题制定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并应用于临床,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来验证其对改善CSD患者的负性情绪是否有效。
关键词: 慢性主观性头晕 心理社会因素 人格 心理护理
引言
慢性主观性头晕(chronic subjective dizziness, CSD)是指无旋转感的头晕,主观感觉上不稳,时间通常大于三个月,伴有对运动刺激和对复杂视觉刺激(如来往的车辆)的高度敏感或对精细视觉任务(如刺绣)耐受性差,前庭功能检查正常或轻微异常。疾病的本质是前庭疾病和精神障碍疾病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病态性代偿。该疾病主要有三种类型:心因性CSD,本身存在的焦虑症或惊恐障碍是患者持续头晕的原因;耳源性CSD,急性神经耳源性疾病触发了患者的焦虑和恐惧行为,使患者产生慢性头晕;交互性CSD,神经耳源性的疾病引起患者头晕,并使己经存在的焦虑症状加剧,使患者的慢性头晕持续存在。心理因素在慢性头晕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包括诱发因素、介导因素、加剧因素、持续因素,这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慢性头晕的发病机制,生活中的压力事件或不良的社会支持等社会因素很容易使具有恐惧和焦虑气质的人诱发前庭性偏头痛、抑郁症、惊恐症、焦虑症、梅尼埃等疾病,而这些疾病也是CSD的易感因素。2004年至2005年期间Staab等人将精神因素、神经因素和耳科因素结合,提出了CSD的概念。焦虑在CS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人平衡感会下降,例如:在平地上行走时人的平衡功能良好,当站在高处时,人的焦虑感升高,不断调整姿势和步态,平衡功能下降,不稳的主观感觉上升。头晕同样使患者容易产生焦虑,对于易感气质的个体,头晕增加了患者的不舒适感,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出现焦虑。
CSD的发病率很高,急性前庭功能疾病治愈后,许多患者仍存在头晕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但经耳鼻喉科医师和神经科医师检查后,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患者常常感觉不舒适,影响了生活质量。国外有调查发现在前庭疾病患者中,30%}50%的人会出现CSD,在病后长达3}6年期间50%以上的急性前庭功能丧失的患者会出现持续慢性头晕和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多年来,没有明确器质性病变的头晕被诊断为精神性眩晕,CSD是精神性眩晕中的一种,有1/3的CSD患者存在原发性的焦虑障碍。
一、心理护理干预的目的
本研究在对CSD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广泛探寻的基础上,形成一

头晕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及护理影响[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axdoer
  • 文件大小72 KB
  • 时间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