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于课例、课例研究的思考.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课例、课例研究的思考
关于课例、课例研究的思考
  对课例、课例研究的思考
1、课例问题从哪里来?
(1)从教学设计中来。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教师常常会考虑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并进行相应的设计,其中也许有自己对教学效果拿不准的地方,这也正是课例问题产生之处。另外,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教师(特别是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对教材的编排、设计有不认同的时候(特别是课改后出现了很多教材,不完善的地方肯定存在),可能创造性的自编例题,这种“新教材”所含的思想与课本教材的对比,其实会成为案例问题。
(2)从教师的上课感受中来。一节课上完后,大部分老师对自己的课是有感觉的,如果把这种感觉诉诸文字,便是教师自我的“教育叙事”,在这样的叙事中,很容易理清教学问题,从中挑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即共性的,能链接新课程理念或其它教育理念的问题)就是课例问题。
(3)从听课老师的诊断中来。除了学生,听课老师是一节课最忠实的听众。由于听课教师自身的专业性质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对课堂会有自己的理解。当这些理解碰撞在一起,(即教研活动中的“评课”)课例问题就由此产生了。
(4)从学生的参与情况中来。教师的设计中不可能设计好学生的表现,学生在课堂的反应是教师教学的一面镜子,什么时候学生面露疑惑,或是过分喧闹,或是出现了教学设计中没有料想到的情景,(即生成和预设发生冲突)都是发现课例问题的时机。
2、写完课例后怎么办?
在上次的《认识》中,我曾提到“在课例中发现的问题就可以成为案例要去解决的问题。”现在想来,这只是课例写出来后的一种做法,即将课例中提出的问题作为一个案例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来组织案例教学,开展案例研究。此外,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将课例提出的问题研讨以后,将研讨所得在课堂(教学内容与课例描述内容相同)上进行针对性的“试验”,这样再次进行诊断观察、同伴互助以期对该课的教学有所帮助,真正“上好这节课”。
3、组织课例教学有哪些形式?
(1)多人同课。

关于课例、课例研究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unny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2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