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教案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体育项目,其内容丰富,便于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小学三、四年级武术教学内容,主要是在复一阶段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基础上,重点学习武术基本动作和简单的武术组合动作,提高武术动作的准确性和连贯性,初步了解武术的特点,培养学生学练武术的兴趣,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所学武术动作名称的含义,能够用正确的术语描述已学过的武术动作。
2、初步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和简单动作组合,发展身体的柔韧性、灵敏性和协调性,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连贯性,为学习武术套路奠定基础。
3、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吃苦耐劳、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价值
通过武术动作的学练,能发展学生力量、柔韧、灵敏、快速、协调等素质,增强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加大各关节活动的幅度和灵活性,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呼吸系统及内脏器官的功能。通过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形成良好武德,培养坚韧不拔、勇于进取的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材内容设计思路
根据小学三、四年级学生身心发育特点,水平二武术教学内容,旨在通过复一阶段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武术组合动作,以提高学生学练武术动作的准确性和连贯性,为武术套路的学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武术基本动作的复习、学练中,教师要循循善诱,严格要求,启发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体会动作,并在统一学习的基础上加强个人和小组练习,为以后武术动作组合和今后武术套路的学练打好基础。
武术组合动作是学习武术套路的基础。三、四年级的组合动作教学是以冲拳、掌法和腿法、步法的简单组合为内容,丰富武术动作学练内容,提高学习武术的兴趣。在教学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重在“形”、立于“神”、练达于“力”,正确理解武术的攻防特点及武德的规范要求,在逐步达到健身锻炼效果的同时,培养学习兴趣和积极进取、勇于拼搏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为套路练习打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建议
表7-1武术教学内容安排建议
项目
教学内容
武术
1、武术基本功☆
正踢腿、侧踢腿、仆步压腿
2、武术基本动作◊
弹踢、摆掌、撩掌、穿掌
3、武术组合动作◊
摆掌撩掌类
上步搂手马步击掌一弓步双摆掌一弓步钩手撩掌一弹踢推掌一马步击掌
注:☆掌握;◊基本掌握
(一)武术基本功
1、正踢腿
【动作方法】
两腿并立,两臂侧平举立掌,左脚上半步,重心前移成左腿支撑,右脚尖钩起向前额处猛踢;然后右脚放松下落至左脚侧,再上半步,踢左腿。如此交替进行(图7-1)。
【动作要点】
踢腿时挺胸立腰,腿向上踢要勾脚尖,踢过腰后要加速,要有爆发力;下落时绷脚面。
【教学重点】
挺胸立腰,上踢勾脚。
【教学难点】
踢腿时爆发用力。
【教学提示】
〇正踢腿是锻炼下肢初带、爆发力和身体平衡能力的综合练习。练习时应姿势端正,一定要循序渐进,由慢到快,由低到高,逐步加大上踢的力度。
〇可以原地手扶器械做左、右踢腿,脚尖可以勾起、勾落或绷起、绷落。
〇腿踢过腰后要加快上踢动作。
【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易犯错误
纠正方法
拔跟,送髋,身体不稳,顶不正
练习时强调头上顶,体会直腰、收髋的动作感觉
2、侧踢腿
【动作方法】
并步站立,两手侧平举,侧平视;右脚向左侧跨一步,重心移至右腿上,接着左腿勾脚尖向体侧踢起,同时左臂屈肘落于右胸侧立掌,右手上举党掌;踢后左脚落地向左侧跨半步,接着右腿再上一步成两腿交叉,重心移至右腿,两臂还原成侧平举立掌。如此循环(图7-2)。
【动作要点】
踢腿时直背、立腰、开胯,使身体成一侧面;上踢速度要快,有爆发力。
【教学重点】
侧踢成一面,勾脚上踢快。
【教学难点】
勾脚快踢、爆发用力。
【教学提示】
〇通过此项练习可以有效地加强腰侧肌肉与下肢肌肉初带的弹性与爆发力,提高身体在动态中控制平衡能力。
〇可以在原地扶器械做侧摆踢动作。动作可由低到高,但一定要保持身体平衡。
【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易犯错误
纠正方法
上踢时腿与身体不能保持在一个平面,屈膝、扭腰
强调直腰,开脖
3、仆步压腿(以左仆步为例)
【动作方法】
右腿屈膝全蹲,脚尖外展,开胯,左膝伸直仆平,脚尖内扣,挺膝成左仆步;两手分别抓握两脚外侧,臀部向下振压,尽量贴近地面,然后换成右仆步压腿。仆左腿为左仆步,仆右腿为右仆步(图7-3)。
【动作要点】
挺胸、立腰、沉胯、侧倒。
【教学重点】
仆步腿伸直仆平,脚尖内扣。
【教学难点】
两脚全脚掌着地,仆步腿脚尖
《武术》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