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的性质》教学案例.doc授课教师:江苏省淮安市淮海中学
汪永奎
授课内容:《氯气的性质》
授课内容:
苏教版必修1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氯、漠、碘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氯气的性质
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专题2是学生高中阶段首次接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教材以典型的非金属元 素氯、漠、碘和典型的金属元素钠、镁及其化合物为例,研究了这些物质的制备、 性质和应用
本专题作为教材中第一部分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既有它相对的独立性, 同时对后续的学习又起着基础与指导的作用。本专题不仅涉及多种元素及化合物 知识,而且也蕴含着相应的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不仅是后续元素化合物知识及 《化学2》中化学基本理论学习的基础,更是选修模块的继续学习不可缺少的知 识与方法的准备。
氯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本单元中系统地介绍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 质、制取方法和用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领悟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科学方 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思维习惯。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虽然学习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但是比较肤浅、零散,更没有 理论体系。本专题是高中化学必修1的第二个专题,是学生在进入高中学习阶段 第一次系统地探究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体现了学科知识与社会实 际的有机融合。学生在习得相关的化学知识、实验技能和探究方法的同时,认识 到自然资源利用与化学科学密不可分,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意义。
三、 学习目标分析
1、 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
《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氯气的氧化性及与水、碱的反 应;知道氯水的消毒和漂白原理;了解氯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学会氯气的嗅闻方法;
感悟氯原子结构与氯气化学性质的关系;
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提高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现象分析能力;
联系漂白粉的工业生产,加深对氯水性质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认识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推测其可能具有的物理、化学性质;
通过探究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 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本质的方法;
通过对氯气性质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典型非金属的一般性质,初步掌握 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研究氯气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 学生热爱化学和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正确地认识氯气的消毒作用和氯气的毒性之间的关系,体悟化学的正面 价值;
体会食盐的重要性和氯碱工业的重要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氯的单质和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难点:氯气和碱的反应;氯气和漂白粉的漂白消毒作用;实验的设计、正确 操作和现象分析。
五、 教学策略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身边的一些常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引 导学生思考、分析、推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能力。运用多媒体, 增加信息量。边讲边实验,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兴趣与能力。
六、 课件准备与策略
为了增加课堂信息量,增强实验效果,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进一步激 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设备,以课件形式进行教学。将教学重难 点以多媒体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课件以教师演示为
《氯气的性质》教学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