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音版社第10册第五课《铃儿响叮当》第一课时.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人音版社第10册第五课《铃儿响叮当》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原野……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歌曲为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以“3”、“4”的同音反复为主,加上 “××× | ××× | ×××.× | ×- |”节奏的运用,塑造了马儿奔跑、铃儿叮当的欢快的音乐形象。第二乐段从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小节后半拍开始,“× | ×××× | ×- |”的节奏从弱起进入,这一节奏的重复出现,加上曲调的逐步上移,给人以推动感,刻画了孩子们随着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的情景。歌曲的最后乐段的重复再现,并在结尾用一延长的、渐弱的高音“1”,结束了全曲,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而那充满欢笑的歌声仍在风雪中回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纸杯节奏及声势律动,强化学生对弱起小节及附点八分音符的学习与感知。  
2、过程与方法:以讲授与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改变机械训练音乐技能,把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放在丰富的、生动的、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同情感、态度、兴趣、智慧等因素紧密结合,通过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等方式和过程来完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  
能用欢快、风趣的情绪生动的演唱歌曲,并能用声势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难点:1、纸杯节奏、声势律动与歌曲的结合  
2、竖笛的二声部吹奏。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竖笛、纸杯。   
六、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①.师生问好。②.竖笛训练 ③.发声练习。 
2、导入新课。 师提问“想到冬天你能想到哪些歌曲?”生自由回答。 师进一步引导“提到冬天的节日—圣诞节你能想到哪首歌曲?” 揭示课题——《铃儿响叮当》 3、新授   
①.初听,感受歌曲情绪想象画面,师简介歌曲。 
②.再听,师加入律动,生观察老师动作。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为歌曲配上的律动动作,然后看看你能记住哪几个动作呢?”  学生观察完毕后师找学生模仿出刚才的律动动作,展示图片,师生共同做一次。 
③. 第三次听,播放铃儿响叮当的音乐师生共同加入律动动作完成一次。  
④ 加入音高, 师:“ 同学们老师,刚刚做的这几种动作你熟悉吗?” 生:“是科尔文手势” 师:“那好,现在让我们来唱出这些音吧。”  展示曲谱,先加入科尔文手势读出唱名。然后模唱曲谱   
⑤.加入竖笛 先集体吹奏高声部,然后集体吹奏低声部,最后二声部合奏。师进行适当指导解决难点。    ⑥.学唱   
1听音频范唱,师生默唱。  

人音版社第10册第五课《铃儿响叮当》第一课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6403****
  • 文件大小12 KB
  • 时间2021-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