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学论文.doc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论文摘要】:教育是人建设的基础工程,成才先要成人,而审美 和人文素养是成人的关键要素和基本的衡量指标。因此,围绕“提 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来切实改进美育教学,是美育内涵建设的 根本,也体现着人的建设基础工程的时代要求;是审美教学革新、 发展进程中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也是提高美育教学科学化水平的 必由之路。
【关键词】:美育审美人文素养
美育的实质,就是以自然之美滋润学生自然成长、以生活之美 启迪学生自己成长、以艺术之美促进学生自由成长、以崇高之美引 领学生自觉成长。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一要求把美育 明确定位为素养教育、通识教育,而非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定位 为以人为本位的情感教育,而非以技术为本位的单纯的知识教育。 这无疑对改进美育教学,让艺术教育类通识课程回归美育,有着重 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这一要求还指明了改进美育教学的目标。 审美素养是脱俗的、纯洁的,人文素养是入世的、为民的,因此, “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意味着改进美育教学的目标就是要 培育以脱俗的态度入世的人,即培育以纯洁、高尚、先进的价值目 标和情感态度,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利人和为民来实现自己的人生,
从而为社会进步发展做出贡献的人。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应该怎样改进美育教学呢?
一、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动人的课堂教 学,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得以纯洁化和高尚化。美育主要是一种情感 教育,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和心灵的教育。在我们的美育教学中,美 育发生作用的机制或效果是“感动”,是“动之以情”。人们常说,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当好这个角色,美育的实施是不 可或缺的,因为它是教师走进学生情感世界或心灵世界的捷径。所 以,美术课的色彩、音乐课的音符、语文课的文字、历史课的记忆, 都应是富有动人的情感的,而非单纯的技巧和知识。美的特征之一 就是动人性,就是能感动人、打动人;不能动人,就没有美,也不 会有美育。
那么,我们以什么来打动人呢?或者说我们要使受教育者发生 怎样的情感变化呢?美育应以纯洁和高尚来打动人,使学生的情感 纯洁化和高尚化。法国美学家库申说过:“美的特点并非刺激欲望 或把它点燃起来,而是使它纯洁化、高尚化。”苏联著名教育家苏 霍姆林斯基也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一一它使我们精神正直、 心地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经过长期美的陶冶,会在不知不觉中 使人感到丑恶的东西是不可容忍的。让美把丑与恶排挤出去,这是 教育的规律。”无疑,这也正是美育的规律。
为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就是要养成他们纯洁化和 高尚化的情怀和眼光,让高尚和纯洁成为他们人生的基本前提。
一是增强审美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自 觉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帮助学生养成健 康的审美情趣。梁启超曾说:"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 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制淘汰下去。这种 功夫做得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文化修 养。马克思认为:“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 有艺术修养的人。”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人生态度。一方面发掘教 育生活中固有的美来启迪学生,培养学生
美育教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