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天朝危机下的自救——洋务运动.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天朝危机下的自救——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
大致知道: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和培养人才各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初步理解:从近代化视野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略有感悟: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首次大规模实践,它是在19世纪60年代在两次鸦片战争的外力冲击与内部洋务派变革力量结合的背景下开始的,学会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评价历史事件;从改革者的主观动机与客观结果看,洋务运动“强国梦”破灭与现代化起步并存,从而培养学生的史论意识;从传统体制的顽固和李鸿章作为“裱糊匠”的无奈中认识时势与英雄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高三学生通过高二学习对洋务运动已有一定认识,基础知识相对比较熟悉,但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的能力尤为薄弱,根据学生实际,试图通过阅读史料、归纳特点、分析成因、形成认识,帮助学生从现代化视角对洋务运动形成再认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作为高三复习课的洋务运动应该突出在世界整体化背景下洋务运动现代化之路两难境地的再认识。把洋务运动放在天朝危机这一个大的背景下去分析,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天朝”的空前危机、清统治集团在危机前的痛苦抉择、洋务运动的艰难历程、洋务运动的历史评价暨对中国现代化起步中的历史逻辑的认识;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历史评价暨对中国现代化起步中的历史逻辑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环节1:出示图片护送英法侵略军代表出席《北京条约》签订仪式的英军队伍、地图太平天国前期形势和表格《1845—1853年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引导学生分析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的天朝的危机,阅读分析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重点突出其中划线的部分:“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成法”、“古方”,让学生分析是否同意这些说法的理由依据,从而让学生感受到19世纪60年代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社会矛盾等交织在一起情况下,清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从“两个数千年来”看,李鸿章更侧重“外患”,当然他也分析到“成法”“古方”这些内忧,所以要“师夷长技以制夷”。
环节2:出示材料“1860年,奕上奏咸丰”和“1864年,李鸿章给主持总理衙门奕的信”,比较洋务派与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相比态度的变化;回顾古代中央机构职能,理解总理衙门的职能。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阅读,分析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的艰难抉择,理解中体西用作为指导思想的可取之处与局限性,并为后面的论证做铺垫。
环节3:有学者认为“1864年,李鸿章给主持总理衙门奕的信”的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李鸿章的三种眼光:第一,历史的眼光;第二,世界的眼光;第三,务实的眼光。谈谈你对这三种眼光的理解。
设计意图:对于李鸿章在1864年5月写给奕的信,借用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蒋廷黻对此信的评价,“这封信是中国十九世纪最大的政治家,最具历史价值的一篇文章。”李鸿章作为洋务运动的领导者与一些旧官僚相比从思想上有着新的认识,积极主张学习西方,为中国近代化之路的开启作出了贡献,但根深蒂固的观念又使他在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上与西方人有着差异。学生的综合能力相对较弱,通过课堂上进行材料的深入解读,层层分析,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论证、组织的综合能力。
环节4:根据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表,制作洋务运动大事年代尺,分

天朝危机下的自救——洋务运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0986****
  • 文件大小60 KB
  • 时间2021-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