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校师徒结对】
区域活动描述与分析
陈美羽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它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可以说,没有游戏就没有发展。区域活动是孩子们探索的天堂,是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和教师相互作用,并通过这样的相互作用实现自主学习,获得自我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同时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教师要找到多种指导策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的深入解决活动中出现的多种问题。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提高教师与幼儿互动的质量。只有教师适时的介入,保证方法的准确性,发挥区域活动高效的同时,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所以在此次区域活动中,我注重了观察全体幼儿,并对发生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指导。在活动中,我留心观察,时刻关注每个幼儿的兴趣和操作情况。但我不会轻易介入幼儿的游戏活动之中,以一个支持着、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让幼儿自己去观察一下,然后让幼儿再次进行探索活动,发现其中的秘密之处。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区域。
但是在区域活动中避免不了的是幼儿身上会出现一些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教师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在此次活动中操作区的孩子正在玩着穿窗帘的材料,孩子玩着玩着已经熟练掌握了穿窗帘的技能,就这样孩子失去了游戏的兴趣,我发现他这要准备搬着小椅子离开操作区的时候,我便俯身蹲在了他的旁边,我对他说:“你能给陈老师穿条项链吗?而且我想要一条五彩有规律的项链。”就这样他又重新有了游戏的兴趣,并又联系了按规律排序,这也说明了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在游戏时出现了问题时,有的孩子会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方法来解决,有的孩子会在同伴的帮助下来解决问题,有的孩子在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时就会放弃活动。这时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运用不同的游戏方法让幼儿再次提升对游戏的兴趣,为幼儿增设难度,得到相关经验的提升。同时我又发现了在娃娃家中两名幼儿发生了争执今天娃娃家中的爸爸妈妈都特别的忙,我在旁边进行观察,不一会爸爸妈妈便争抢起炒菜的工作,都想挣着抢着去炒菜,两个人在这种情况下起了矛盾,争吵起来,对旁边的事情一概不管。但是我并没有马上参与到他们两中间,只是在一旁观察看一看两个孩子能不能自己解决问题,可是不料,两个人的矛盾越来越深,使得活动不能照常进行。这时我马上以一个客人的身份进入了娃娃家:“咚咚咚,我是奶奶,这几天特别想宝宝,想过来看看宝宝,请问在家吗?”孩子便以角色的身份告诉我:“在家,请进吧!”我以奶奶的姿态和口吻走到宝宝的床边问道:“宝宝怎么哭的这么厉害,也没有人来抱抱她。”这时候妈妈赶紧放下手中的工具,过来抱着宝宝并用手不断的拍着宝宝的后背。”我接着又问:“你这个妈妈怎么弄的,宝宝哭了你怎么也不照顾一下,做饭的事情就让爸爸去做吧。”就这样解决了孩子争吵的问题,并让活动顺利的进行下去。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尤其在游戏活动中,每人独特的想法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发生争执。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观察的同时,先让幼儿自行解决问题,当问题激化影响到游戏继续进行时,教师要给与适当的介入,使得游戏顺利进行。区域活动中,老师要经常加入孩子的探索活动中,成为孩子探索、发现过程的目击者和共同参与者,以发现他们的能
区域活动的描述与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