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49-外科--水火烫伤(烧伤)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49-外科--水火烫伤(烧伤)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D
①中药外敷:溶痂完毕生长缓慢的深Ⅱ度创面予生肌玉红膏、生肌白玉膏或生肌散等外敷包扎治疗,每日1次,直至创面愈合。
②中药异种皮覆盖,保护创面,防止创面感染及加深。

治法:补气养血,兼清余毒
(1)推荐方药:八珍汤加味。黄芪、金银花、黄芩、党参、炒白术、当归、茯苓、熟地、川芎、炒白芍、丹皮、知母、麦冬、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中医外治法:
①中药外敷:深度创面腐脱生新时,用2%黄柏溶液涂洗创面再外敷生肌玉红膏,每日1~2次。
②中药熏洗:选用去腐生肌、活血化瘀中药随证加减,每次换药前熏洗,促进创面愈合。
③中药浸浴疗法:采用中草药(荆芥、双花、野菊花、大黄、水蛭等)或中药黄连散等放入浴液中充分溶解,运用移位推车搬运患者至水槽中,头部露出水面,两耳填塞棉球,开启冲浪模式,即开始浸浴治疗。浸浴的水温不超过40℃,根据病情可每日或隔日1次,首次浸浴不超过 15分钟左右,以后可以逐渐延长。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以下中医医疗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型。
(1)红外线照射治疗:促进渗出吸收,使创面干燥结痂,一般每次30~60分钟,每日1~4次,照射时要经常询问和观察皮肤反应情况,防止烫伤。
(2)物理疗法:中药消瘢止痒膏配合物理疗法防治瘢痕增生和瘢痕痒痛等,确保患者各功能部位恢复良好。
(三): 康复综合治疗:在伤后24h内即进行一体化康复综合治疗,有序开展各种康复治疗,早期注重体位摆放及心理干预。
(四)西医治疗
(1)给予解热镇痛药物治疗。
(2)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生素。
(3)根据创面情况选用VSD负压引流治疗。
(4)生物敷料覆盖创面。
重度、特重度烧伤的救治参照危重烧伤西医治疗,加用全身脏器支持治疗。
(五)加压疗法:深Ⅱ度烧伤以上患者愈合的创面往往会有程度不同的瘢痕增生,需要尽早应用加压疗法防治。选择具有良好弹性的织物材料,如弹力手套、弹力服、弹力绷带等,在局部瘢痕未隆起之前即开始加压,压力在25mmHg左右可产生治疗作用。欲取得加压疗法的良好效果,需坚持
“一早、二紧、三持久”的原则:“早”即在瘢痕未隆起之前开始加压;“紧”即在不影响远端血运的前提下愈紧愈好;“持久”即24h连续加压,除洗澡以外,不要解开,压迫半年到1年。对凹陷部位适当加上衬垫,使瘢痕均匀受压,以达到良好效果。
(六)护理调摄要点
护理的内容包括基础护理、体位选择、创面护理、特殊烧伤部位护理、心理护理等。
:保暖,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无休克者采取半卧位,以利水肿吸收;颈部烧伤者头颈部取过伸位,将一枕头垫于肩下;会阴部取仰卧位,双腿外展60°,充分暴露创面,大面积烧伤伴会阴部烧伤者用翻身床;背臀部烧伤采用俯卧位为主,减少创面受压,充分暴露创面,保持创痂干燥。

49-外科--水火烫伤(烧伤)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u2yuwb
  • 文件大小5.08 MB
  • 时间2021-08-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