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德育教育管理论文
1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教育的特点和任务
我国在2010年颁布的《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中提到了一种覆盖了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大德育"的理念,使得德育工作的教学上更加贴近生活和实际,同时辅以职业内容和职业元素,对技工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进行特色素质教育。由于技工学校大多数是来源于中招、高考的落榜生,总体上来看,他们普遍在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上不是很好,缺乏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但这都不是根本问题。客观上来说,技工学校学生在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上具有一定的问题。要培养他们的一技之长,首先要在完善他们的思想道德上着手,通过德育教育对他们的思想进行矫正,从这点来看,技工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意义重大,完善德育教育管理模式是当下教育的首要任务。
2当前技工学校德育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技工学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实用性和职业性,导致德育工作往往成为其中教育的"形式品"。德育通常只是挂在嘴边,真正做起来却流于形式,例如很多技工院校的德育教育课程较少,被削弱很多,同时学生也对德育课程不感兴趣,久而久之导致德育教育工作的地位被削弱。
德育工作的开展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而很多德育工作者把德育活动作为应付上级领导视察的应付工作来进行,为了获取一定的名誉利益而开展,最终导致德育工作在学生中失去信誉,过程流于形式,具有极浓厚的功利色彩。
,各自为政
多数技工学校的管理机制和领导机制不健全,德育工作的开展和领导易出现"灰色区域",即由于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出现问题导致有些工作无人顾及,造成资源浪费,德育工作缺乏整体领导,各自为政的情况时有发生。
,过于理想化
当下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目标定位完全偏离学生的实际情况,过于理想化,没有阶段性和个性化。在德育教育活动中开展内容空泛无趣,不切实际,达不到德育工作的根本需求。同时,很多德育课程层次定位失败,教学内容无法实践,不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和实际行动。
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才能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更好地开展。而大多数技工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往往过于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导致隐形教育缺乏,学生们缺少自我教育的能力,在文化、学科等多渠道德育功能上工作效果低下。
3对构建技工学校有效德育教育工作管理模式的探究
根据各技工学校的不同状况和学生的水平情况要开展不同的教育目标,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多种教育模式共存,展开分层次管理。首先,应根据不同年级设置不同梯度的德育目标;其次,按性别不同设定有特点的德育目标;最后,依据专业不同实施有针对性的德育目标。
技工学校德育教育管理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