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设计.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几个画面中描绘的景象,体会儿童快乐的心情。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诗歌描绘的场景展
开联想和想象。
2.指导学生抓住诗歌中描绘的三个典型场景,感受诗歌意
境,感受儿童可爱的形象和快乐的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了解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欢乐美好,体会儿
童在大自然间的天真快乐的心境。
重点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组词、造句。
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展示的三个场景,理解课文内容。
2.从学习中感受儿童诗的意境,体会儿童生活的多彩与美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课堂练习(给加点的字注音)。
指名上板完成练习,其余孩子在学习单上完成。
2.听写词语。
墨水 染色 钓竿 欢腾 破碎 拨开 浪花 蘑菇
听写后展示、评价。

(1)利用微课介绍水墨画,帮助孩子认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水墨画。
(2)想了解为什么是童年的水墨画,要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这首儿童诗是由哪几个场景组成的?(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溪边、江上、林中。)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三个场景的。
二、课文赏读,突破重难
(一)首先,让我们走进《溪边》去看看始终为我们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齐读。
自读第一节诗歌,边读边想象这个画面,说说谁在溪边做了哪些活动?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

3. 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首诗的大意。指名说说谁在溪边做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钓鱼)

(1)“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一句运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溪水” 比作镜子,将“山溪”比作绿玉带, 突出了山溪清澈、平静的特点。
(2)理解“玉带”,引导学生联系画面练习说话。
(3)品读“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一句描写了哪些景物?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这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这里有绿色的柳树、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溪水染绿了,还有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染”字富有动感,“立”字运用传神,静静的钓竿上立着红蜻蜓,使人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儿受惊。此处为下文的描写做了铺垫。第一句话写小溪、红蜻蜓,这是静态描写,第二句是动态描写,这一静一动表现出景色的优美和孩子的欢乐。
(4)说说这首小诗中的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明确:这是一幅有静有动的画。小溪、 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止不 动的,因为它们都在等待水里鱼儿上 钩;当鱼儿上钩后,这种静被鱼的挣 扎、人的欢笑打破了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aojun00002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1-08-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