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案例题( 包括教案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 【说明】请您针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完成一堂数学课的教学。课题为“旋转与平移”,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的内容。以下本试卷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考查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其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要求如下: 【教学内容】“旋转与平移”(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教材) 【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学环境】教室内有多媒体演示设备并只为教师提供了已连入因特网的计算机【教学要求】遵循国家课程标准, 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 基于给定的教学环境, 恰当利用教育技术,进行教案设计、资源准备、实施教学并进行评价教案设计(本部分共 5 个题,每题 4 分,满分 20分) 教学目标分析: ①知识与技能: · 能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 · 能知道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 · 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运动; · 在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中,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 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第9题( 单选题) 上述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学生" 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运动" ,属于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目标层次中的( )层次。(4分) ②过程与方法: · 通过设疑, 猜测, 并引导其进行验证, 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 列举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者特征分析: ①小学三年级学生观察现象常常从兴趣出发,目的性差;想象能力仍较低,想象具有片面性和模糊性, 并且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较大; 思维特点从以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因此,概念或现象中直观、外部特征的较易理解,而抽象、本质特征的内涵把握不准; ②学生在生活中见到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平移和旋转的感性经验, 但受认知水平的限制, 对于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 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辨析运动方式的本质特征; ③小学阶段的学生具备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且想象力很丰富; ④具备了位置、方向和对称图形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观测能力。第 10题( 单选题) 就上述的学习者特征分析,根据您的知识与经验,认为下列选项中哪一选项的分析是较为准确的( )。(4分) A.①③④比较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B.②③④比较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C.①②④比较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D.①②③比较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重点: 理解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教学难点: 在复杂多变的运动形式中,能正确辨识出平移和旋转运动。教学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相应教学软件、投影仪。教学用具: 细绳、橡皮等。教学过程: 一、构建平移、旋转概念 1. 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的运动现象活动 1: 玩一玩——感知平移与旋转的运动现象师:你知道游乐园有什么好玩的吗?我们到游乐园去看看吧! ( 多媒体显示:缆车、小火车、滑滑梯、大风车、摩天轮、转椅、荡秋千、跷跷板。) 师:你喜欢哪个游戏活动,是怎样运动的? ( 学生汇报后,教师提问:这些游戏的运动都相同吗?你们能给它们分分类吗?小组活动, 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
小学数学旋转与平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