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
是显示人们个别差异的一类心理现象。由于各个人的先天因素不同,生活条件不同,所受的教育影响不同,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不同,因此心理过程在每一个人身上产生时带有个人特征,就形成了每个人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的不同,即个性心理。
巴甫洛夫把人们的高级神经活动分成四种类型 :
抑郁质的人对每件事只看到黑暗的一面,并预期着悲忧;
粘液质类型是缄默而沉静的,因此显得坚持而稳健;
多血质型是当有经常刺激的时候,工作有兴致,显得有精力而 效率高的,而当他没有这样的工作,他就变的厌倦和怠惰 ;
胆汁质的人是好斗的类型,热情,很容易并且很快激动;
第1页/共52页
个性心理与建筑环境
人们的个性之间存在着非常巨大的差异,不同个性的人对建筑空间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必须以不同的空间来给予满足。
不同个性心理对居住环境的要求:
对于多血质、胆汁质等兴奋类型的人居住的建筑空间,不妨采用比较开放的形式,多一些共享、开敞空间,强调公共性,减弱私密性,满足他们直率、热情、活泼、好动的性格需要,从而使他们的社交性、外向性得以实现。
而对于粘液质、抑郁质等安静型,就应采取比较封闭的形式,多一些私密空间与藏匿空间来和它的封闭性、内向性相和谐。建筑空间形式应满足各种不同的气质需求,使之与人类的各种各样的、不同层次的需求相匹配、相吻合。
第2页/共52页
人的需求层次
马斯洛提出“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有5个层次,人只有当其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能表现出来,需求的5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
生理需求: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与有机体生存有直接关系的需求。包括饮食、性、排泄和睡眠。
安全需求:首要目标是减少生活中的不确定性,这类需求有住宅、工作场所、秩序、安全感、可预言性。
社交需求:即从属和爱的需求,当这类需求不能满足时,人会感到孤独、空虚。
尊重需求: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别人对自己重视,产生相应的威信、认可、地位等;另一方面要求得到自尊,相应的产生适应、胜任、信心等情感。
自我实现需求:位于需求层次之颠,是对个人自身内在本性的更充分的把握和认可,是朝向个人自身中的统一、完整和协同的一种不间断的倾向。
第3页/共52页
人的需求层次与建筑环境
生理需求主要通过居住环境反映出来,具体要求包括:面积大小、日照通风、上下水和一定的私密性等。
安全需求取决于秩序和确定性,表现为建筑结构的逻辑,建筑外观对内部功能的可预言性,建筑群体的秩序感、城市开放空间的可界定性及应急系统的可靠性等。
社交需求意味着具有人情味的开放空间和亲切的户外交往环境,畅通的城市交通和良好的出行条件等。
尊重需求体现在建筑环境的人性化设计上,包括近人尺度的微观环境设计,对人体疲劳曲线的研究,对残障通道、开放坐椅、公共设施的设计等。
自我实现需求表现为自我理想与建筑环境的匹配与结合,通过建筑环境中的历史、文脉、特色及标志等让人感受到内心追求与外部空间的和谐,体现到实现理想的满足。
第4页/共52页
集体无意识与地域文化
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集体无意识反映了人类在以往历史进程中的集体经验,实际上是人类所继承下来的与原始祖先相联系的种族记忆。
从集团祖先继承而来,先天所有而非后天习得;
比个人无意识处在更深的层次,一般不易察觉;
常常通过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习俗观念、宗教信仰表现出来 ;
对地域文化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第5页/共52页
集体无意识与建筑环境
集体无意识对建筑环境的作用
集体无意识决定一个文化圈或亚文化圈的人群对事件具有相同的的反映和行为模式;
事件决定了发生事件的空间特征;
空间特征决定了建筑环境的形态法则 。
几个主要的建筑体系
欧洲建筑体系
中国建筑体系
伊斯兰建筑体系
现代建筑体系
古埃及、古印度、古代美洲等建筑体系或已中断,或流传不广
第6页/共52页
欧洲建筑体系
雅典卫城
第7页/共52页
中国建筑体系
故宫建筑群
第8页/共52页
伊斯兰建筑体系
圣索非亚大教堂
第9页/共52页
现代建筑体系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第10页/共52页
建筑环境心理学4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