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航的欲望
弗吉尼亚?伍尔夫原名弗吉尼亚?斯蒂芬,出生于伦敦的文学世家。作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女性,她不仅是蜚誉文坛的意识流小说家,还是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及西方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思潮的先驱。她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采用不同的技巧和形式的创新,每一种尝试都是一种为了寻找反应意识与生活的新方法,她希望通过虚构的小说来摆脱心灵深处的死亡阴影,给死亡一种新的阐释,但最终她并没有摆脱对死亡的依恋,而是更加坦然的走向死亡。因此研究伍尔夫的作品,把握住她的现实与虚幻世界的死亡意识,更能深刻的体会作为作家对自我进行创作和再创作的过程,以及更深刻的理解她的“作品越来越成为她的时代、她的精神世界和现代艺术思潮的精髓。”
根据她的成长过程可以将她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1)从出生到1915年;(2)从1916年到1931年:(3)从1932年到1941年。分析的主要作品是《出航》(1915)、《到灯塔去》(1927)、《达洛维夫人》(1925)、《海浪》(1931)。本文以其早期经历及其第一部作品为主线分析死亡对她的现实生活和作品的影响
一、早期经历
伍尔芙的早期经历从她的出生、早期教育情况以及自身遭遇、家人的连续死亡对她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早期经历:教育方面未能像其兄弟一样进入正规学校学习,使其内心深受刺激,导致精神抑郁倾向。囿于当时英国上层家庭重男轻女的偏见,父亲只把两个儿子送入学校读书并进入剑桥深造。父亲只把弗吉尼亚及其姐姐二人留于家中教读,这件事深深刺激了弗吉尼亚,一直在后来其思想中滋生出强烈的女权主义意识。但由于她家境优越、文化氛围良好,所以自幼自学、饱读诗书,为其日后的文学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伍尔夫自幼感情脆弱、敏感,幼年又受到其同父异母哥哥的性侵犯,对其幼小的心灵造成不可弥补的创伤,加重了其精神的抑郁感。母亲的死给她的精神带来重大的打击,使其精神一度限于崩溃。在她未能从母亲的死亡中解脱出来的时候,两年后其视为母亲的姐姐之死,使其失去了自己精神上了以自慰的支柱,使其限于精神崩溃,并一度想自杀。
紧接着1904年父亲的去世使她的精神彻底崩溃并有自杀倾向。1906年哥哥的去世给她的身心和感情同样带来了不可弥合的创伤。黑暗的十年使她终生再也无法摆脱死亡对她的影响,死亡成为她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使她一次次陷入疯狂与痛苦的深渊,同时正是这种疯狂又把她引入一个个文学创作的高潮,在疯狂的虚幻与现实中寻找着一种平衡,通过虚构的死亡来阐释着她成长的心理历程。
2.自由而孤独的探索者:1904年父亲死后,伍尔夫与姐姐移居布卢姆斯伯里,享受自由人的生活,其后的十年她与剑桥的才子们畅谈思想,内心燃起理想的火花,并为自己的写作生涯默默耕耘,构建着她的第一部小说。伍尔夫尽管受当时布卢姆斯伯里团体中剑桥大学才子们的激进、开放的思想所影响,但其内心深处依然深受传统的维多利亚时期的理性主义禁锢一女性依然是男性的附属品,不能拥有自己的职业,特别是作家这样的职业。这种‘由遗传力量形成的一种特定的心理禀赋’一集体无意识压抑着伍尔夫创作的欲望,使她无法像她的布卢姆斯伯里团体里的朋友们一样尽情的施展自己的才能。伍尔夫内心强烈的创作;中动又使她无法搁笔,只能默默的、隐秘的、但又非常坚定地进行创作
出航的欲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