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8 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要点解析一、试卷考查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一)必答题( 270 ) 教育学原理 100 分中外教育史 100 分教育心理学 40 分教育研究方法 30 分(二)必选题为 30 分二、考察目标 07 年 ,准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理论。 、难点问题。 ,具有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08 年 。 。 、新旧大纲的比较三、试卷题型结构(一)单项选择题 4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90 分(二)辨析题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三)简答题 6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90 分(四)分析论述题 3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90 分四、教育学原理的参考书目 1、王道俊、王汉澜主编: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年版。 2、袁振国主编: 《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4 、《教育研究》、《课程· 教材·教法》、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近年来的文章。 5、国内著名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从事教育学原理研究的学者的研究成果。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几种不同的观点 1 、教育现象 2 、教育事实 3 、教育问题 4 、教育规律 5 、“教育”或“人” (二)一般的观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其目的是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 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为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提供决策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理论选择。 1 、教育现象 2 、教育问题 3 、教育规律 4 、社会科学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一)认识教育规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体系( 二)揭示教育规律,帮助教育行政部门调整教育政策( 三)运用教育规律,帮助学校和教师改进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 教育学的萌芽( 1 )中国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学校、文字在奴隶社会初期的出现,人们关于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也被记录下来,混杂在哲学著作、语言记录中。教育学萌芽阶段的主要 2 成果有: 在中国,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 551 -前 479) 首创私学,其丰富的教育思想集中在《论语》中。《论语》记载了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论。孔子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孔子的基本科目是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说, “不愤不启,不诽不发”。朱熹注: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达其辞。” 战》中的一篇) 是我国( 也是世界上) 最早出现的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其中主要阐述了教学制度、考查要求、德育规范以及教育管理的原理、原则等问题。“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 2 )西方在西方,苏格拉底(产婆术或精神助产术) : 第一步是苏格拉底讽刺,这是使人变聪明的必要步骤,认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不可能学到真知; 第二步是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第三步叫助产术,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得出结论。苏格拉底认为自己虽然无知,但可以帮助别人获得知识,好像他的母亲作为助产婆虽年老不能生育,但能接生催育新生命一样。柏拉图( 公元前 427 -前 347) 所著《理想民的思想。他认为哲学家必须有智慧,军人必须勇敢,平民必须保持节制。因此,哲学家必须具有智慧的品质,军人必须具备勇敢的品质,平民必须具备节制的品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论述国家的起源、本质,各种政体的优劣及理想国家的标准和教育等问题。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主要阐述了分班教学、交替学习、反对体罚的思想。总之,这个时期教育学的特点是:①没有形成理论体系;②理论抽象层次较低。( 二)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独立形态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①自然科学逐步摆脱了神学的控制,相继产生了很多独立的学科; ② 17 世纪~ 20 世纪是
教育学原理要点解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