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足可以说明,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教师的重要职责。
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地做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善于思考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本源。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勤于积累
扎实广博的知识是思考的前提和基础。思考离不开知识总量的积累,知识掌握得越多,积累越雄厚,思考就越敏捷。要获得丰富的知识,就必须不断积累。可利用电视、网络、阅读各种书籍报刊收集整理知识。丰富的知识是思考的基础。
培养初中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说到这一点,可能很多老师都觉得自己有做,但关键是看你做实没有。我的预习作业是要求学生在读课文中完成。第一读画出你不认识的字词,然后查字典解决,再把字词抄写在作业本上;第二读要流利的朗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第三读要带着老师的问题去读,去理解课文的内容。这样做了以后,在你上课的时候,学生对课文就比较熟悉了,同时也有自己的看法。
二、勤于学习
做到学思结合,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越勤奋,思考越深刻,收效也就越大。正所谓”学以治之,思以精之“,思考的过程就是学习中消化过程,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培养初中生养成勤于阅读、勤于积累的习惯。考试中阅读分值占有相当大的比列,而学生做题的效果却不佳,教师对课文”分析“过多,滔滔不绝的讲授”冲“掉学生的各项训练,剥夺了学生自己阅读、感知、理解、消化课文的主动权,”长此以往“,学生在堂上就少了自己阅读实践。至于课外阅读,要么是被繁重的作业负担挤掉,要么放任自流,学生根本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提高阅读能力。我在想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让学生扎扎实实开展课堂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养成勤于阅读,不断积累知识、经验的习惯。
另外我还打算把以前让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方法坚持下去,进一步培养初中生自觉养成开展课外阅读的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名着名篇后,把佳作的作者、梗概等记录下来。这既是一种自我约促,也是一种知识积累。
三、勤于质疑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