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怎样养殖
篇一:鲶鱼池塘养殖技术
龙源期刊网 .cn
鲶鱼池塘养殖技术
李继文
摘要:本文从人工繁殖、鲶苗开花、鱼种培育、成鱼养殖及如何提高鲶鱼存活率等方面介绍了鲶鱼池塘养殖的关键技术,以期为今后渔民养殖过程中能够掌握该技术及获得更多产量提供有利的技术指导。
关键词:池塘养殖;高产量;成活率
鲶鱼属鲶科,鲶属,鲶鱼种,具有生长速度快、肉多味鲜,耐低温、耐低氧及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深受水产养殖户的青睐。近年来,由于水产养殖管理不规范,致使鲶鱼产量较低。因此,笔者结合实际养殖经验,通过本文介绍了鲶鱼高产养殖技术要点,这对提高鲶鱼产量及促进渔民增产增收都具有积极意义。
1 人工繁殖
雌、雄亲鱼选择
选择适宜的亲鱼至关重要,、雄鲶鱼。挑选腹部大,生殖孔红肿且轻轻按压腹部时有卵粒排出的雌鲶鱼,挑选腹部能挤出精液的雄鲶鱼,雌雄比例应为1∶∶1区间。
卵巢制备及人工孵化
好的卵巢,可以有效提高鲶鱼的着卵利用率。底巢一般为人工焊成的长方形的框架,中间着卵位置放上棕榈皮并缝在筛绢上即可。将亲鱼产出的鱼卵及时放入水泥制作的平坦干净的孵化池内,并将水温控制在20℃左右,使其自然发育。3~4天后鲶鱼苗会吸附在鱼巢上,再过2~3天将鱼巢取出进行下塘。
2 池塘养殖技术
鲶苗开花
通常鲶鱼在出膜3~4天后就可以吞食大型轮虫和小型枝角类生物等,这个时候应培养枝角类生物以供鲶苗食用。培育枝角类生物可采用施用有机肥的方法,采用分次分批进行投放,当后期饵料不足时,可以用50毫米的筛目捞取其他池塘内的枝角类或是将新鲜的动物性饵料进行切碎投喂。在保持饵料充足的条件下,10~15天便可培育成夏花。
篇二:鲶鱼池塘养殖技术
鲶鱼池塘养殖技术
鲶鱼个体大,生长快,而且耐低温,耐低氧,肉味鲜美,深受北方高寒地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喜爱。我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将鲶鱼池塘养殖技术如下。
鲶苗发塘:鲶鱼出膜3~4天即可主动吞食大型轮虫及小型的枝角类,此时应及时下塘。鲶苗下塘后枝角类的丰欠是鲶苗成活率的关键,采用施有机肥的方法大量培育枝角类。当后期天然饵料不足时,用50目的筛网从其他池塘中捞取枝角类或新鲜的动物性饵料切碎投喂。池中动物性饵料充足,鲶苗生长速度较快,一般667m2放9万尾左右,经10~15天育成夏花,成活率可达50%,发塘水面最好在667m2以内。
鱼种培育:
生态养殖培育鲶鱼种:大量施有机肥培育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水生昆虫及小型杂鱼,为鲶鱼提供营养较丰富的动物性活饵。该方法成活率高,规格大。鲶鱼苗放养密度应以饵料鱼的多少而定,放养时间必须在花白鲢放养10天后才能放养鲶鱼夏花。
鱼种池搭配鲶鱼夏花:在鱼种池塘中搭配10%以下的鲶鱼夏花,不仅能清除池中野杂鱼、水生昆虫、蝌蚪等,还可增加主养鱼种的产量,提高池塘效益。
成鱼池塘套养鲶鱼种:这种方法投资少,效益高,不需增加其他管理措施,特别在小型杂鱼较多的成鱼池中每667m2放养100~200尾的鲶鱼夏花,可育成每尾100~150g的鲶鱼种10~20kg,每667m2增加效益200~200元。
颗粒饵料驯化培育鲶鱼种:鲶鱼食天然动物性饵料或
鲶鱼怎样养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