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韦应物——《闻雁》.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韦应物——《闻雁》
篇一:韦应物《闻雁》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
韦应物《闻雁》原、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闻雁韦应物故园眇何处? 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 高斋闻雁来。【注释】: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夏天离京,秋天到任。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翻译】故园远隔云山究竟在何处?归思悠长上心头情满胸怀。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高斋独坐听雁声阵阵传来。【赏析】: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离京,秋天到任。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独坐高斋的诗人在暗夜中听着外面下个不停的淅淅沥沥的秋雨,益发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斋的空寂。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不免要触动远宦者的归思。韦应物家居长安,和滁州相隔两千余里。即使白天登楼引领遥望,也会有云山阻隔、归路迢递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处了。故园的眇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一、二两句,上句以设问起,下句出以慨叹,言外自含无限低徊怅惘之情。“方”字透出归思正殷,为三、四高斋闻雁作势。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已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难以为怀了。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给读者自己去涵咏玩索。首句直抒胸臆,一个“渺”字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哀、凄凉;第二句借景抒情,其中“秋雨”以绵绵不绝、淅淅沥沥的雨来衬托诗人一言难尽的愁思,渲染了一种萧瑟、凄清的气氛,“高”字更体现出诗人的孤独。全诗语言纯朴,自然含蓄,耐人寻味,主要表达了远宦思念家乡的情感,也蕴含了对动乱时代的苦闷感受,结尾留下广阔的空间,引读者自己去思考,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本诗借秋雨独坐遥闻雁叫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不尽的思乡之情。【阅读训练】一、⑴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2分),霜叶红于二月花。,润物细无声。,两三点雨山前。,泥香带落花。⑵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2分)⑶赏析首句的妙处。(2分)二、
(1)韦应物的《闻雁》借秋雨雁鸣来抒发思乡怀切的是: 。(2)诗中表现漫漫长夜、绵绵秋雨,诗人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的诗句是: 。【参考答案】:一、⑴ A⑵独坐高斋的诗人在暗夜中看着外面下个不停的淅淅沥沥的秋雨,忽然听到南归的大雁自远而近传来声声鸣叫。⑶运用设问的手法(1分),写家乡遥远,不知在何处,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1分)。二、(1)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2)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篇二:闻雁韦应物
《闻雁 唐·韦应物》赏析及练习
赏析
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译文
故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道在哪里啊?归家的思绪正无穷无尽。在淮河南部的夜晚下着冰冷秋雨,我听到大雁的叫声由远而近的传来。...
赏析 :
古代交通不便,远飞的大雁常常引起游子对故土的怀念。本诗作者在秋雨之夜,归思正深

韦应物——《闻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tillstanding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1-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