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盘古开天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技能: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神话故事。
3、情感:体会盘古的奉贤精神,激发学生阅读深化故事的信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故事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积累特色语言,体会盘古的英雄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故事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积累特色语言,体会盘古的英雄形象。
三、教学准备:CAI课件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看他们是谁?(孙悟空、葫芦娃、哪吒……)
2、他们呀,都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在中国文化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是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盘古!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伸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3、谁来读读课题?一起读。
(二)由喜闻乐见的动画过度到课文的学习
1、看课文动画,轻声跟读。
2、学习词语:肌肤、四肢、滋润、辽阔、逐渐、缓缓、一丈、血液
(你轻轻地跟读过了吗?读通顺了吗?那老师要来考考你们。谁来读读第一排的词语。)
注意:①肌肤和四肢有何共同之处?(月字旁、都是身体的部分)②一丈:。
3、齐读课文。
(那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到课文中,让我们来自信地读读课文,读的同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研读感悟
1、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总结全文。
(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概括了全文,我们把它叫做 ——中心句。来,齐读这句话。)
2、找关键词:创造。(板书)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创造啊?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是还不够准确,相信我们通过课文的学习,对这个词儿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3、提问题。
(深入学习课文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带着问题来学习课
文,那么围绕着“盘古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①盘古是怎么创造宇宙的?
②宇宙创造前是什么样子的?
③宇宙创造后又是什么样子的?
4、问题一:宇宙创造前是什么样子的?
“混沌”——什么叫混沌?
——查字典:①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②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
5、问题二:盘古是怎么来创造宇宙的?
1)默读课文,看看答案在哪些自然段里?——2、3自然段(板书)
2)研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盘古干了什么?学生发言。
3)盘古是怎么做的?—— “抡起”。什么叫抡起?为什么用抡起而不用拿起呢?(动作感知)你发现了什么?带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4)有什么变化?
(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读……(出示PPT句子))
①理解:轻和清
②教师读上句,学生接读,找发现。(找出几对反义词:轻重、清浊、上升下降、天地)
③女同学读上半句,男同学读下半句。(也可以加上动作)指导感情,再读。
④理解“混沌”:在天地分开以前,这些轻而清、重而浊的东西,它们合在一起,用书上的一个词来说就是:混沌。(结合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⑤概括过程:开天辟地。(板书,学生批注)
5)读第三自然段——顶天立地。
(在第三自然段中,也藏在一个成语。会读书的小朋友,谁能通过读读这个自然段,把这个成语概括出来呢?)
6、问题三:盘古倒下后,是怎么继续创造宇宙的?又创造成什么样子了呢?
1)自由读第四
18、盘古开天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