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语文课堂教学 改变教师教学行为.doc反思语文课堂教学改变教师教学行为
四川省旺苍东城中学 唐 俊
【内容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率,早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让语文教学走 出困境,实现新课程纲要提出的三维目标,众多专家学者和语文教师作了较为全面的探索和 实践。其中,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实现教师专业化,是改变语文教学现状的关键。本文只就 自己所在学校(农村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从语文教学实际的角度提岀 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看法。
【关键词】反思课堂行为控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让学生在“积累•整合” “感受•鉴赏” “思 考•领悟” “应用•拓展” “发现•创新”五方面获得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 中改变“灌输式”教学行为、“预设式”教学行为、“强迫式”教学行为、“杂乱式”教学行 为、“不作为式”教学行为等,采用合理的教学行为控制方式,达成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实 现。
现象之一:“灌输式”教学行为
这种教学行为是“应试”魔棒指挥下的、传统的、最具普遍性的一种教学行为,其特点 是教师授课以考试为中心,一讲到底,不管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忽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 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被弱化,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听众。
【案例一】高三文言文阅读教学
《孟子见梁襄王》教学:简单介绍背景知识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活用词语和 特殊句式。然后出示小黑板,请学生解释加点的词语和翻译句子,教师再作详细的讲解。最 后,教师对课文中的比喻说理方法进行说明。
教师的观点:学生基础差,文言翻译得分低,不把基础知识讲细,他们就没办法做题; 关于课文内容,考试不怎么考,学生也不感兴趣,因此只需提一下就可以了。
反思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文言教学要让学生“能借助注释和 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 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 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这里有个核心要求,就是让学生“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 碍”。我们这位教师在教学中突出了文言基础知识,即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 式的意义或用法,但却几乎遗忘了学习主体一学生的自主性,完全从考试的功利性出发向学 生灌输。这样的课堂教学行为且不说学生记住了多少,就是学生记住了老师所讲的内容,但 学生能举一反三,能从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吗?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 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状态,让学生在对文章的内在和外在美的感悟中去 主动解决基础知识问题,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的学。《孟子见梁
襄王》是一篇对话体文章,教学时可以从感受孟子的说话艺术入手,激发学生兴趣,产生 “我要弄清楚”的愿望。教师可借助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在引导中让学生对相关文言 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反思语文课堂教学 改变教师教学行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