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导学案学生版.doc第8课《咬文嚼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探究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培养“一字不肯放松” 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2、 分析评价文章的观点。
【自主学习】
1、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谈读诗与趣味的培 养》。他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代表作有:《文艺 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朱光潜三立座右铭
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著作等身,建树颇丰。他一生曾三立座 右铭,给人们留下了悠长的思索。第一次,是在香港大学教育系求学时。他以“恒、 恬、诚、勇”这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第二次,是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时。 他给自己立下这样一条座右铭:''走抵抗力最大的路!”第三次,是在30年代。 座右铭共6个字"此身、此时、此地。"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 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 来;此地,是说凡此地(地位、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 更好的境地。
2、字音识记
咬文嚼(jiao )字 岑寂(c e n) 付梓(z 丫)
錨铢(z T zh u ) 烟榻(t d ) 尺牍(d U )
没牢族(m d z u ) 蕴藉(ji e ) 下乘(ch e ng)
【合作探究】
一、“咬文嚼字”这个成语通常意义上都是贬义的,那在本文中,这个成语应该怎么理解呢? 朱光潜给咬文嚼字赋予了怎样新的含义?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岀关键语句。
二、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请思考: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 ?说明了哪些“道理” ?
【典例巩固】
1、《唐宋八大家丛话》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有 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 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一曰:“有马 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公曰:“使子修史,万卷未己也。”曰:“内翰云何? ”公曰:“逸 马杀犬于道。”相与一笑。
你认为这三种表述哪种较好?请简单分析一下。
2、相传,苏轼与苏小妹、黄庭坚一起赏画,见上面题一联很有趣:轻风细柳,淡月白 梅。看是四字联,中间却空一字。小妹建议在中间加字作“腰”,成为五言联句。苏轼文思 最快,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白梅。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黄 庭坚接对:轻风舞细柳,淡月隐白梅。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黄庭坚忍 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 ”小妹随口吟出:轻风扶细柳,淡月失白梅。苏东坡、 黄庭坚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拍掌称妙。
请你说说苏小妹联句的妙处所在。
【拓展延伸】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
《咬文嚼字》导学案学生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