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doc《最苦与最乐》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为人处世的态度。
2、 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3、 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了解最苦与最乐的意义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方法:教授法
课数:2课时
教具:ppt、多媒体、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交流:把你生活中认为最苦的事说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担,把你生活中最乐的事讲出 来,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好吗?(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启超的文章一一《最 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最苦”与“最乐”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将它们放在一起,相互对比,相互反衬, 加之又分别以“最”来修饰,这样既能使论题鲜明、突出,又能深深吸引读者。
2、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 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1895年赴北 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 主张“变法” “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 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
3、 学习生字:
如释重负(shi) 契约(qi) 揽(Idn)
4、学生熟悉课文。
三、 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3)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四、 师生探究:
1、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明确: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2、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明确: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3、 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明确: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 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 了。
4、 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明确: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 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 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五、 小结:
本文通过各种论证方式论述了人在面对责任时是逃避还是承担的问题,告诉我们未尽责 任是人生最大的苦痛,尽责任时人生最大的快乐。
六、 布置作业:做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梁启超是中国颇有影响的大学者、思想家,他的远见卓识、深厚的思想文化修养,他的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共同铸成了这种庄重的语言风格。本文的关于人生观的 大问题,作者当然要多一份深思熟虑。作者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娓娓道来,语重心长。读起 来使人感到句句教诲。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健
  • 文件大小87 KB
  • 时间20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