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演奏的指法唢呐指法对旋律的连贯流畅、乐曲情感的表达都有著直接的关系。手指运用得当,舌、指容易配合协调,反之,则必然会影响到要求的速度,演奏的效果,以及技巧的充分发挥。因此,指法在琐呐演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可忽视之。目前对唢呐指法的理解还不太一致,我认为,指法除了指以几孔作叫“ do”( 或筒音作什么音) ——以确定乐曲的调子以外,远包含著指法的变化运用之内容。在定指法和定调问题上, 各地之间也不大一样( 以下都以第三孔作“ do”, 筒音作“ sao ”的D 调唢呐为例) 。有习惯用 D 调筒音作 sao 的指法,有习惯用 C 调筒音作 re 的指法,还有习惯用 C 调筒音作 la和A 调筒音作 do 的指法等。实践上,民间乐曲,由於受地方风格的影响和要求, 先采用适合自己的指法後定调这也是正常的, 这些乐曲往往是把指法放在重要的位置,调子从属。但在合奏、伴奏中那就不同了( 一般是根据调子确定指法,也可以为了指法的方便,换用唢呐) ,所以,并非是所有乐曲一样对待,根据具体情况,可换唢呐不换指法,或是变指法不换唢呐。手指按孔的最基本方法,从音阶自低至高的顺次来看,当然开始先用 sao 的指法为好,如果用 re 的指法,音阶中的第一个音 do ,就必然会出现翻高的吹法, ( 本来的 l23 却变成 i2 3) 这样一来,显然增加了控制音准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 应先用 sao 的指法, 这种指法既符合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又对音准掌握带来方便, 更体现了发音由低至高先易后难的教学要求。另外, 有些人把第三孔作 do的D调唢呐说成是 G 调,把 E 调说成是 A调( 也就是把第三孔的 do 视作 sao) ,这是一种把正调当成了反调的说法。我认为, 以第三孔作 do 来确定调子较为合适,目前笛子也乡采用这种指法定调。唢呐的指法和定调,通常是以全按( 即筒音) 作什么音的指法来称呼。如全按作 sao 和全按作 re, 就称为 sao 和 re 的指法。全按作什么音和第三孔作什音是一回事, 只是说法不同。如全按作 suo 就等於第三孔作 do 。不管用什么指法,高八度和低八度的指法相同,筒音和第一孔音的中音, 一般多用上把位( 第七、八音孔), 但有时由於乐曲的要求和指法的方便, 也可用下把位( 筒音和第一音孔) 。下把位在音准控制上称有难度,所以,初学者一般先用上把位。手指在运用中, 不管发哪一个音, 一般至少有三个以上的手指( 分配在左右手上下把位) 附著於杆壁,使唢呐保持一定的平衡稳定状态,以利於手指的灵活运用。实际这就是保留指的运用( 叉口指法运用)。保留指的运用, 从下把位开始, 一般多是打开第一、二、三、四音孔时, 第一音孔手指为保留指, 如果再打开第五、六、七、八音孔时, 第五音孔又成了保留指。当按下第八音孔时,—第五音孔手指又要打开。按下第四音孔时, 第一音孔手指也要打开。当第四音孔快速打指花时,第一音孔手指也可抬起,如果需要第四音孔手指在本音孔上( 不脱离杆壁) 上下滑动产生特殊的指花技巧时,不但第一孔手指要打开,连同右手拇指也要暂时离开杆壁。但第八音孔手指打指花时, 第五音孔手指仍然可以保留不动。一般打开第六音孔时, 第五音孔为保留指。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 不用保留指可以控制音准, 当然也可以随同打开, 这样可以使手指
唢呐演奏的指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