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导学案.doc《驿路梨花》导学案
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1929年出生,1949年参军,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 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师长在向士兵敬礼》《绿月亮》等,长篇 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 响的时候》《作侃部落的火把》《绿色的网》《红指甲》等,中篇小说集《蛮帅部落的后代》《爱 与恨的边界》《雾茫茫》等,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文学评论集《彭荆风谈文学》, 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合作)《芦笙恋歌》(合作)等。
【文题解说】
本篇以“驿路梨花”为题,一语双关,譬喻恰切,形象鲜明,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引导学 生在分析作品的基础上体会标题含意,培养鉴赏能力。
【创作背景】
作者从1950年春,三十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云南生活。写《驿路梨花》是在被迫搁笔多 年后的1977年秋。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作者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 事,想起了他曾经见过的那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默默为小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 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先行者。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作者立 即拿起笔来。
第课时
导入一:引用型
[设计意图]通过连续发问,让学生在头脑中巩固诗句描绘的美景,让学生带着对梨花的 赞美走进文本,增强其阅读课文的积极性。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什么景物?为什么用梨花喻雪?看几张梨花 的图片引入课题《驿路梨花》。
导入二:图文型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在头脑中描述出春天的美丽画面,然后引出课 题梨花,鼓励学生尽快走进文本,调动其阅读课文的积极性。
【在多媒体上展示春天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 也不必说红粉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遐思。古往今来,多少
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
彭荆风的 《驿路梨花》。
一、预习展示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以便于及时掌握学情,帮助学生 扫清文字障碍,顺读课文。
预习任务。
任务一:默读课文,解决文中的生字词,尤其注意“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词。
任务二:了解作者及作品。
预习展示。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驿路(yi)竹蔑(mie)撵走(nian)鹿子(ji)修葺(qi)蕈(xiin)菌子(jiin)恍 惚(huang hu)陡峭(dou)漆黑(qi)晶莹(jing)露宿(Iti su)
解释下列词语。
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⑵修葺: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
修长:长。修,也是长的意思。
竹蔑:劈成薄片的竹条。
驿路:古时为传递政府文书而开辟的交通大道,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这里指过 往行人所走的路。
恍惚:模糊不清楚。
晶莹:光洁,透明。
悠闲: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
迷茫:广阔而看不分明的意思。
简陋:房屋设备简单粗陋,不完备。
香气四溢:指香气浓郁,向四面飘散。
折损:因过分尊敬或优待而使人承受不起。
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1929年出生,1949年参军,1946年开
《驿路梨花》导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