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库仑定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库仑定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库仑定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关岭民中叶红艳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的核心是库仑定律,它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又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对电荷间的相互作,不仅要求 学生定性知道,而且通过库仑定律的教学还要求定量了解,但对库仑定律的解题 应用。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带电体可看成是点电荷;
了解电荷的相互作用,并能应用库仑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道元电荷是实验得出的最小电量,元电荷e=l. 60X 10-19co
(二) 能力目标:
1、 使学生获得处理信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2、 使学生获得将书本知识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三) 德育目标:
1、 介绍元电荷时适当扩展,渗透物质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 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通过开展模拟实验室,培养学生进行科学观察、时间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库仑定律的内容.
难点:库仑定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自然界中存在哪几种形式的电荷?初中我们已学过摩擦起电,请问:
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什么电?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又带什么电?
学生回答:正负两种电荷,玻璃棒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
教师提问:起电方式?
学生回答:摩擦起电、接触起电。
教师用验电器演示验证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
教师用实验演示感应起电,并用实验验证一端带正电,一端带负电。
(感应起电后,用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两端丝带,一端丝带与棒吸引,一端排斥,从
而说明感应起电后,铜壳一端带正电,一端带负电)
教师提问: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三种起电方式的微观机理是否相同?
起电实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相同,都是电荷转移和得失。
教师提出电荷守恒定律,同时简单介绍密立根油滴实验,提出元电荷量的概念。
教师提问:这是一个包有铝箔的不带电的小球,现在把它悬挂起来。当我们用毛 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小球时,请大家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小球被吸引,小球被排斥,先吸引后排斥……
教师:大家的猜想对不对,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做实验)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
学生回答:带电物体会吸引轻小物体,小球与棒碰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教师提问:下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什么因素有关呢?前 后四位同学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回答:f与如、q2> r等因素有关。
教师:大家的猜想对不对,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做实验)
教师提问:当橡胶棒逐渐接近小球时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为 什么说小球偏过去了就能说明电荷间的作用力变了呢?
学生回答:这里需要对带电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当小球平衡时,f=mg. tan a , 所以夹角变大,说明作用力就变大。
实验:(1) qi、q?不变时,r减小,a增大,f增大。
(2) q】、r不变时,⑴减小,a减小,f减小。
教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f与r、q. q,有关,但这只是定性的,那么,f与 ql、q2、r之间有没有定量关系呢?下面我们来具体研究这个问题。
教师提问:我们在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时可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呢?是q】、q2, r 三个变量都变来研究f与它们的关系好呢?还是先假定三个变量中两个

库仑定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雄
  • 文件大小86 KB
  • 时间2021-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