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中医院
中医护理概论
1
3
中医与养身保健
2
中医护理技能运用
中医护理概论
一、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理论为基础、整体观念为原则、辨证施护为特
点的专业性较强的一门学科。
二、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施护
◆整体观念:
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人体的各个脏腑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
3、人本与自然界有密切关系。
总之,中医既强调人体内部的协调、完整性、又重视人体和外界环
境的统一性。
◆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是按照中医的理论,通过四诊、入纲对疾病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证型、进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三、中医的护理原则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基础上的,有扶正祛邪、正护、反护、急者护标、缓者护本、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三因制宜、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护理原则。
耳针法(耳穴压豆法)
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
、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
,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
。
2、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耳针法(耳穴压豆法)
6操作程序:
,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
,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做好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
,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艾条灸
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
。
2、目标
..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症的临床症状.
、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3、禁忌症
,不宜施灸。
、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
.
、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
艾条灸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烫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防止灼伤皮肤.
,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做好记录并签名.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艾条灸操作流程图
拔罐法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温经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